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3
器世界本空
“二世间”指生存空间器世界和有情世间众生。
有形体的世界叫器世界,是生命的载体;另外有情世间指的是有生命的众生,合起来叫二世间。
佛问:菩萨在成佛之前要创建国土吗(庄严是动词,是创建美好的国土之义)?
须菩提答:不,所谓创建国土者,则非创建,是名创建。
庄严国土是菩萨成佛前必须完成的三件大事之一。
三件大事是:1. 福慧双修功德圆满;2. 度脱的对象因缘成熟(成佛是为了度众,成佛就是意味着第二次入世来度众);3. 弘法国土的条件具备。
不具备第一条不能证得无上圆满正觉,不具备第二条就没有度脱的对象,不具备第三条就不能弘法。
创建怎样的国土呢?从佛教来说,现在的娑婆世界、国土是我们三界众生共同业力创造的。有这个缘,有这个众生,有这个环境,有这个条件才能弘法度众。这是大家共缘形成的。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庄严的,是他的愿力创建的。
每个佛都有自己的国土,没有国土,没有弘法环境条件是不行的。
佛法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手段,实施佛法的教育,要有一定的智力条件,即理解能力、认识能力。
原始社会没有文化,愚昧的民族是接受不了佛法的。
佛法不是迷信的信仰,佛法光有信仰不行,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开发教育。佛出世时,正值印度文化非常昌盛的时期,从历史上看,凡佛法普及的国家,文化条件都很好,如汉朝、唐朝时正值文化上升发展阶段,西藏吐蕃王朝创立文字后,才有佛法传播。
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要早得多,佛法是东方文明的核心和基础,像中国的文化到处都渗透着佛教文化。赵朴初的文章中说:如果没有佛教的话,中国人可能话都不会说,语言词汇,许多都来自佛经,如世界、和平、众生、法律这些词都是从佛经来的。
心理素质,即追求善德美德的向善品质,社会历史环境条件等等,与弘扬佛法关系非常密切。
佛法难闻,闻法需有内部、外部的条件,众多因素成熟了,才能有佛法。弘传、修持都要有一定的条件。
又如在伊斯兰教国家,佛教也是无法弘扬的。
这几年由于改革开放,思想环境宽松自由了,大家才敢信仰了,这都是外部条件。
没有以上条件佛教就不能产生、发展。
密宗为什么有方便法门?
因为显宗是从愿心上来修庄严国土的,首先发愿心,经过积德行善,生在条件好的国土,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而密宗的简便快速之法就是观修坛城。观修坛城之法,就是庄严国土之方便法门。
佛土的庄严景观都是按世人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最高标准设计的,是顺应世人心理的一种引渡方便法门。
到了佛国后,你就不要佛国了。得不到时向往,得到了就不需要这个世界。
对彻底破除色声香味触五欲的佛菩萨来说,黄金和粪土没有什么不同,地狱和天堂一个样,佛的神通可以随便改变一切。
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无数魔兵抛掷各种武器,刀枪、箭像雨一样射向释迦牟尼,魔鬼最怕释迦成佛。但是,这些刀枪、箭不但伤害不了释迦,反而都变成了五色鲜花雨,这就是佛的境界。
对佛菩萨来说,地狱和天堂一样。对地狱的人来说地狱是非常苦的。对于虚妄分别意识和苦乐感受均消失,获得诸法平等成就和任意改变物性的自在神通者——佛来说,可以任意改变一切,这叫”自在”。
所以,也就没有金和土的区别。
对佛菩萨自身来说,所谓庄严国土也无庄严的实相。
对我们众生来说水是很重要的,但对不喝水的人来说,有水无水无所谓,不吃饭的人,有饭无饭无所谓,因为佛已脱离了物欲,所以也就没有庄严的实相了。对世人所现出的庄严相,实为虚妄,只是名不符实的空名称而已。
因此,佛说:大菩萨应该像看待虚幻的佛国庄严那样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佛菩萨来说,若对颜色、形状、美丑、香臭味道等均不注意,对一切都无执著了,也就解脱了。
世人自己把自己的心捆住了,是作茧自缚,所以解脱不了。什么欲望都没有了,什么都空了,还有什么苦恼?还有什么要求?还有什么不如意呢?
“住”是指着意、追求、贪恋、认真的意思。对任何事都掌握分寸,不要太执著认真,这才是真正的”潇洒”。
对任何东西都不能执著,连成佛都不能执著,一执著就没什么希望了。
“心”指菩提心,你的心变得无限开阔,就能容纳一切事情了,甚至生死也都会无所谓了。
佛经上说,你把死看成像逛花园一样,还有什么痛苦?大的方面想通了,一切也都想通了,就会把一切事物看成是虚幻的了。
以上是器世界本空。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2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