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21
第五章 佛宝的本质和特性
佛智所及之处,就有佛身;佛身所到之处,就有佛光;佛光所照之处,就有佛声;佛声所及之处,就有佛性。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梵语Buddha(布达)的音译,其义为“觉醒者”或“觉知”。
“觉知”是从虚妄颠倒的迷梦中觉醒和觉知一切事物现象和本质的意思,其中包括了“破妄”和“知真”的双重含义。
在此分几个方面对佛的本质和特性进行说明。
具八功德者为佛宝
佛宝具有无为、自生、非思维言传境、大智、大慈悲、大神能、自事圆满、他事圆满等八大功德。
(一)“无为”
“无为”是佛的自性身中的“自性清净分”的特点。“有为”是靠因缘所生、有生有灭、不离时空之各种事物的特性,而无为法如虚空,非因缘所生,无相无色,不生不灭,没有时空界限。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天空是眼识对象,是一种颜色,不是真虚空。“虚空”非色,如何能见?“虚空”的概念是凭知觉获得的,“虚空”就是“无物”之义,是“有”的对立面。“空”虽然是“无物”,但如果没有“虚空”的存在,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不可能的。例如,如果没有宇宙空间,这地球和太阳、行星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所以,“空中生有”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要认识佛的“无为自性”,就要知道什么是“原本心性”——本觉和其离垢状态“始觉”。
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包括高级生命的人和天人、低级生命、微生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和反映能力——原本觉心。
凡是清澈晶莹的东西都有反映能力,比如水和镜子。
《因明论》对“心”的定义是“光明能见”,所以将有情生命的这种能见特性称做“光明心”。这种光明心的本质自性如水晶体,是清净光亮的,所以称“自性清净”。
由于受无明虚妄颠倒意识所产生的贪、恨、疑、慢、邪见等烦恼的影响,光明心变得混浊不清,就像一潭清水中流进污泥浊水,变得混浊不清一样。光明心的这种受染状况称做“带垢光明心”(即受染光明心)。
因这种无明烦恼污染不是后来才有的,而是无始以来与原本光明心同在,所以将原本光明心分为“净分”和“染分”。
净分是从心性的本质上说的,假若心性本质混浊不清,就没有澄清、磨光而变得晶莹的可能性。如岩石再磨也不会变成水晶。
正因为心性本质清净,再受污染也有变清的可能性。
本心的这种可变清净的可能性,就是众生共有的佛性——如来种。
如来种、佛种,仅仅是一颗菩提树的种子,绝不是菩提树。这个概念要搞清楚。
《佛心经》中明确指出:“这种自性在未除去污染之时,是众生种,除去部分污染之时是如来种,除去全部污染之时是佛的法身。”
但有的人曲解《佛心经》的精神,说什么“众生本来就是佛”。既然本来是佛,那么什么时候变成无明凡种了呢?说“众生本来就是佛”,就和说“树种就是树”一样地荒唐可笑。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20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