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5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2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1084

4

第二章 “皈依”是门中之门

“皈依”是入佛教之门,“发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灌顶”是入密宗之门。

“灌顶门”和“发心门”的进入必须靠“皈依门”。

提起“三宝”和“皈依法”,凡懂一点佛教常识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说出这两个词的含义:“三宝”指佛、法、僧,“皈依”指皈信三宝。

这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要真正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并非易事。

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为什么称“宝”?此三者有什么品质特点?

这“佛”和其他宗教的神灵、救世主,如太上老君、自在天、玉皇大帝、耶稣、王母娘娘等信仰对象是否同一类型的东西?若有区别,区别在哪里?

这“佛”就是庙里供的那个样子吗?他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有些人为了恶意贬低佛教,诬蔑佛教是“庸俗的偶像崇拜”,你能说明他们的说法错在何处?

历史上的释迦牟尼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逝世,现在还有没有释迦牟尼?若有,是怎么个有法?在何处?是什么样子?若没有,难道佛教徒信仰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吗?

佛法是指佛陀的思想主张呢,还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呢?

佛法是释迦牟尼创造的吗?释迦牟尼之前有没有佛法?若无佛法,释迦牟尼根据什么证道成佛?

佛法和儒道杂家的学说是同类的东西吗?不同之处在哪里?

“僧宝”就是指出家的和尚吗?三宝中的“僧宝”是指具备见道自度和度众能力者,你认为凡出家的男女信众都具备这个条件吗?

为什么不去皈依神鬼,要皈依三宝呢?

皈依是指领取“皈依证”,取得入教的资格吗?

皈依仅仅是初入佛门例行的手续吗?

皈依的实质是什么?皈依能解决什么问题?

传授皈依的法师、律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条件?

凡是穿法衣的人都有传皈依法的资格吗?

念念皈依法就能起到皈依的作用吗?

皈依上师,是否“三宝”会成为“四宝”?

皈依的标准是什么?皈依后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成了开悟的圣人,成了在地的菩萨,还要不要“皈依三宝”?

……

以上这些问题,别说一般的信众,就连那些咬文嚼字、照本宣科的和尚、法师和那些只知佛法皮毛而不知其精髓的世俗学人,能有理有据、准确无误解答的恐怕也不多。

不是说这些问题有多么深,而是由于社会风气不良,正法泯灭,邪法、假法盛行,很少有人关心这类佛法的深层要害问题。

由于在很多人心目中,佛法的感召力没有金钱的诱惑力大,他们学佛法、研究佛经的目的仍不出名利二字,因此,治学的态度极不严肃扎实,浅尝辄止,只是浮光掠影地走过场,以满足名利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正信弟子更需要正法的营养。

作为“三宝”的弟子,首先应该了解“三宝”,对“三宝”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性信念,进行身心一致、言行一致的真正“皈依”,并且坚持信心永不退转。

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宝”,产生正信,做到名符其实的皈依。

门中之门

有人也许认为,皈依法是初入佛门的人所需要的“基础法”、“小法”,已“皈依”过的人、已入道的人不需要皈依法。如果有这种想法,就充分证明此人对佛法一窍不通。

皈依法是佛道的入门之法,也是学佛之道中需要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的大法。

佛法八万四千,归结在一起就是大小二乘和显密二法。

显密二法的法理归结为三法就是根、道、果三法。

“根”指生命的本质规律和解脱成佛的基因或者前提,具体地说,就是众生的被污染的光明心,即如来藏、佛性。如没有这个大前提,其余解脱、成佛的道果都无从谈起。

使本具的光明心离垢去污、去妄见真的智慧和方法便是“道”。

光明心净化,变为法身便是“果”。

道果之法,深似海洋,广如虚空,但归根结底,超不出“三宝皈依法”的范围——这是印、藏历代佛学大师共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我的新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比皈依法更大、更重要的法。

藏传佛教称“皈依”、“发心”、“灌顶”为“三入门”,其中:

“皈依”是入佛教之门;

“发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灌顶”是入密宗之门。

这三重教义就像内外三层城墙:最外的一道城墙是佛教和非佛教的分界线,第二道城墙是佛教内大乘和小乘的分界线,第三道城墙也就是最里边的城墙,是密宗和显宗的分界线。

每一层城墙只有一个门,别无旁门。这第一道门是佛教之门,要想进入佛门,必须从这道门进去,这道门就是:皈依三宝。

进入佛城后,不想停留在小乘的境界,想进大乘菩萨之境,就要入第二道门,即“发心门”。

若想再进一步进入不可思议、无比神圣的密宗境界,就要入第三道门,即“灌顶门”。

这三道门的关系是:要想进第二道门(大乘门),首先必须进入第一道门(佛教门);要想进入第三道门(密法门),就必须先进入第一和第二道门。

从这个道理可以懂得,“灌顶门”和“发心门”的进入必须靠“皈依门”。

因此,可以说“皈依”是门中之门,法中之大法。

修密法,首先要修皈依法和利众发心法,这一点必不可少,这也是门门相关、法法相连的原因。

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些不讲皈依、不讲发心、不走正道的所谓“密法”是些什么货色。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