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核心特征之一·知识性
多识仁波切
佛法重视知识,是名符其实的人类文明知识的宝库。它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力量,并将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增加智慧看做是成佛和利众的必要条件。它也一直以最开放的态度,吸收着新的知识。
《因明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一刻不停地发展变化,只有发展变化中的“新知”才是正确的知识。
人们对知识利众的作用不会持异议,但对知识对成佛所起的作用未必能认识明确,因此在这里还需要多说几句。
佛的最大特点是“遍知一切的大智慧”,这也称佛的智慧法身。佛法是最彻底的因果论者,认为有其果,必有其因,同因同果,异因异果,无一例外。
聪明智慧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结果,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见道的开悟和佛地的遍知智慧,都是无数世学习知识、修炼智慧的结果。
因此,弥勒在《庄严经论》中说:“若不精通五学,大菩萨也成不了遍知者。
五学包括:
声韵学(即语言学,包括词汇学、修辞学、语言文学);
因明学(逻辑学和认识论);
工艺学(包括音乐、美术、歌舞、体育、武术、土木建筑工程、五金冶炼、器皿制造等工艺知识);
医学;
内学:(即戒、定、慧三学)。
萨迦班智达说:“不学若能成遍知,因果之说怎可信。”
这对那些轻视经教的“盲人禅”和未闻佛法自称“开悟”的假佛徒,是一记有力的耳光。
佛法中的知识不仅内容广泛,涉及面宽,而且知识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也相当高。
比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佛说《华严经》中就阐述了被誉为现代物理学革命性成果的原子结构学说和相对论学说;
时轮天文对九大行星的轨道和运行时速的计算结果完全和现代科学一致;
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和三界生命的学说为探索飞碟和外星球生命等科学之谜丰富了思路;
佛的“物质的性能不可思议”之说已被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所证实;
“业力和定力不可思议”之说也被许许多多具生的、修成的人类特异功能所证实,从而开辟了人体科学新领域。
因此,梁启超先生说“佛教是科学的宗教” 。
这话确有一定的道理,但“科学”二字包括不了佛法的无比丰富的内容和特性。
佛法的知识分两类:
一类是世间经验范围内的知识;
一类是非世间经验范围内的知识。
前一类知识中的一部分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证明,但有许多东西的性质和作用永远无法用科学的标准衡量,如文化习俗、思想感情、艺术创造、美学价值等等。
例如,不能认为艺术中的虚构和夸张不合乎科学的标准而加以否定,科学不是区别好坏对错的惟一标准。因此,不能以不合乎科学为理由否定宗教的价值。
佛法中超世间经验范围的知识,不是世间经验可认识的对象,像眼睛看不见声音、耳朵听不到颜色一样,无法以科学方法衡量,也不必以目前有限的技术成果和手段限制认识的扩展和深化。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宗喀巴大师中观思想的核心要点
下一篇: 懂了“破立”,也就懂了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