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63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5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845

3

无二见慧目

“二见”是两极对立、主客观分离的世俗智见的特点。两极对立就是有无、常断、主客观二见的对立。

任何事物的有无的确定是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

如某一种事物过去有,不一定现在有;现在没有的,不一定将来也没有。

又如一个地方有的,不一定别的地方也有;这个地方没有的,不一定另外一个地方也没有。

因此,离开时空条件,无法确定有无。

同时,某一种事物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是根据人们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的,即按觉察到了没有,发现了没有,认识到了没有来确定有无,例如化学元素、物质微粒子、遗传基因、地下矿藏、外星人之类。

但人类借以认识事物的感觉器官的功能和借以利用的各种认识方法和手段都是非常有限的,未被认识、未被发现的领域是无限的。

即使认识和发现了的事物,性质的确定也未必绝对的准确。

再从事物本身来说,它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被人们认定的那种本质?

各种事物既然都处在性质、状态、成分的不断变化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离开时空条件怎能确定它的性质呢?

过去说佛法是唯心论,这是非常冤枉的。

小乘经论派、毗婆沙派、中观应承派、自证经论派都承认客观世界是第一的。有了客观才有主观的认识,没有客观事物的存在,就不会有主观上的认识。

认识是主客观的统一,没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例如来了一个人,眼睛才看见了。主观和客观事物有则俱有,空则俱空,事相俱有,自性俱空。

“无二”智指主客观无二,空有无二。

但这”空有无二”是从中观智见的角度上说的,在世俗智见中色和空始终是对立的,见色不见空,见空不见色。

圣道(见道以上称圣道)的定境中只有空相,没有色相、物相。出定后的智境,观察事物,便见幻相、虚相。

佛地的无二智境中才是色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碍空,空不碍色。

无二智境中所见的色相,和世俗分别智所见色相完全不一样;无二智境的空相也和世俗分别智的空相不一样。

如果佛地无二智所见色相与世俗分别智所见色相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佛智和俗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或者说凡人都成了佛了。

如果是那样的话,理谛和事谛的区别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佛说的缘起性空也就毫无道理了。

佛说“此法无实无虚”,就是说一切法、一切事物从理谛角度上说是“无实”,即空;从事相角度上说是“无虚”,即有。

这是从两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模棱两可的意思。

而很多人讲佛经解释这两句话时,都错误地讲成模棱两可的了。

这也是佛经上最深刻、最难懂的两句话,从月称大师直到宗喀巴大师就是这样解释的,笼统地说就是“无实无虚”。

世人从事物的表面现象看事物,从众缘中割裂开来,单一孤立地看待事物,夹杂上自己的习惯、立场、观点、爱憎感情等浓厚的主观色彩看事物,其结果就会完全走样、变形;就像哈哈镜中的人相,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众生,无论发菩提心,修波罗善行,都无法超脱世俗的心理和知见,”如人入暗”——就像人进入漆黑的屋子,”则无所见”——什么也看不见。

有般若真智的菩萨则不然,对待发心、住心、行施舍般若、忍般若等善行,都以慧眼相看。“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因为菩萨没有自私自利的思想杂念,没有功利欲望,心如虚空,无相无边,慧如日光,自然遍照。

这种大智慧出自般若经,因此,若有人能受持、信解、诵读此《能断金刚般若经》,就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如来佛慧所见,绝无虚假。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