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9
忍波罗蜜多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是说”法忍”。
世人把自我和自己的五蕴之身以及属于自己的一切都当成实实在在的东西,爱恋不舍。
一旦悟到无我,即悟到自我是一个虚构,自己的五蕴之身和一切属于自己的家庭财产、名利地位都成幻觉,像海市蜃楼一样,像肥皂泡一样,突然消失和失去时,就会产生像失去依靠、掉入无底深渊似的失落感和恐惧感。
人在清醒状态下死亡时,也会有这样的失落感和恐惧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时就会感觉到一切都空空如也,连自己也永远消失了,不可挽回了,对自己一生的过错抱着悔恨的心情,看自己的亲人和仇人最后一眼,当此时刻才能与世无争地善言相别。
学佛的人如在此时此刻能产生皈依之心和投生人天的愿心,就是一个乘愿上升的良机。
密法中的中阴身成佛就是利用这个良机,改变业力,获得自由。
显宗佛经中也介绍死亡的过程和死时如何皈依之法,因为人到此时才会产生真正纯洁的皈依之心。
在悟到”无我”和面临死亡时,能不惊、不怖、不畏的惟一的办法就是信解诸法无常、无我的究竟真理,打消一切执著虚妄的念头,从梦幻中觉醒,从无为的恩怨纠缠中脱身,事事用空理观照,清醒、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平时怕死,到死时才不怕死;平时不怕死,死时就怕死。
平时怕死就会以佛法做到问心无愧,不做坏事,到死时心地坦然,没有负罪感,没有悔恨,这样就可坦然死去。
只有真正修佛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要悟到本无所得,哪有所失;生死本是虚幻,何必贪生怕死。
这是一个获得真智慧的超凡境界。
因此,经中说:闻此空理,”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多”就是说彻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慧般若是第一波罗蜜多——就是第一超世法。
法忍是忍波罗蜜中的一种。
忍波罗蜜共分三类,即忍辱、忍苦、向善坚忍(见《菩提道次第广论》)。
“忍”是一种最高贵的品质。
宗喀巴大师说:
忍是英雄人物的最高品德,
是扼制烦恼的第一法宝,
是制伏嗔怒毒蛇的金翅鸟,
是恶言刀枪不入的盔甲。
月称《入中论》中说:”无数世行善积德的功德成就,会被一时之嗔怒的烈火烧成灰烬。”
因此,没有比嗔怒更大的恶行。
嗔怒是下界的烦恼。色界和无色界天,有禅无嗔。
要想获得世间禅也要首先消除嗔心,养成心平气和。人世上很多罪业都和嗔心即愤怒仇恨心理有关。
“一忍制百烦。”一切烦恼不安,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矛盾、仇恨都是不忍引起的。吵嘴、打架、杀人、自杀等等不忍恶和罪恶行为皆由怒嗔之情所致,如果人人都能扼制愤怒,重视忍德,世界就会平静,社会家庭就会安宁和睦。
所以,修佛法的人要重视忍德。
忍辱就是对别人的侮辱、打骂、讽刺、嘲笑、欺压、凌辱、伤害、冤枉等等不计较、不生气、不报复、不记仇的菩萨德行。
这是很难做到的,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菩萨的主要原因在此。
忍辱之办法有三种:
一种是把侮辱、伤害自己的人看成是自己隔世的父母、亲人,对他们的愚昧无知和五毒所困扰、所驱使的造罪行为产生谅解和怜悯,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责怪自己,把受辱看成是自己过错的报应;
二是把侮辱伤害看成无心无意的自然灾害,没有事件的制造者、责任者,就像水灾、火灾、刮风下雨的受害或无意的事故,不生气,不追究责任;
三是把侮辱伤害之类的事情看成是别人提供给自己修忍辱波罗的良好条件,若不发生这类受辱受害之事,如何修炼忍德?
因此不但不能生气、计较、记仇,反而应该感激对方——这也是烦恼化菩提的一个事例。
佛经上说,我们这个地球上(南瞻部洲)苦深是修佛的优越条件,不是坏事;欲界和色界天不能直接进入佛教,因为苦少,想不到要出世,满足于眼前的生活,从底层苦深的地方进入佛门才能逐步上升。
苦是使人清醒的良药,有了苦才能认识苦,才能使人想法改变苦。俗话说”退一步天地宽,退十步成圣贤”,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能做到忍辱,在善德的培养上就解决了一大半问题。
《入菩萨行论》讲了一个道理,即”世人很愚蠢,想把世界上的道路修得平平的,这是永远办不到的。但你可以穿一双打好了皮掌子的鞋,就等于把路修平了”。
这就是说自己的德性修养很重要,忍苦,就是忍耐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克服困难,养成吃苦耐劳的坚强性格。
人的一生苦多乐少,不顺心的事太多,如果缺乏忍心,年龄不老,也会愁老。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8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