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8
正见稀有
随后,须菩提闻此经深解义趣,感激涕零,说:”我生智以来,未曾得闻如是深经。”(义净本)
罗什译本此处作:”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此处所说”慧眼”与”五眼”的”慧眼”并非同一概念,这个慧眼是指一般智慧,故译”生智以来”,和藏译本一致。
五眼中的”慧眼”的主要功能是现观人无我与法无我。如果真正得到慧眼,就不会说”未曾得闻如此深经(深经是指无相真理)”。
佛家所说的”肉眼”可以看到100由旬以内的东西,1由旬等于6680米,100由旬是668000米(668公里)。
“天眼”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和生命的转世因果。
“慧眼”是超世罗汉的心见神通。
“法眼”是登地菩萨的心见神通。
“佛眼”是佛的遍知一切的直觉。
前二眼属世间神通,后三眼是超世神通,凡人根本无法达到。
世俗气功要想达到肉眼神通也绝非易事,哪能达到天眼以上的神通境界?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此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的”实相”指”正见”,实同真实,并非指”实有”,而是指虚妄想象烟消云散后的清净慧境。
这种境界不属世俗智的范围,故称”甚深”。
要获得这种真智慧,除观修”二无”(人法无我) ,还要修施舍、戒、忍等相应的善行。
“德助慧增,慧助德长”,德为阳,慧为阴。德慧是相辅相成的,故称慧为“佛母”,佛父是慈悲心、是德性。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不离,名为”金刚”。
世人学佛,因解生慧者稀有,因信修德者更少。
因信德不足,慧根缺乏营养而生长缓慢,微弱无力,难得开花结果;
因慧力不足,正见不生,而善行功德不能无限增长,很难化为达到彼岸的功德。
信德善行和智慧正见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具足清净信德而深解般若经意,生出真智慧而破障断惑,其成就极其难能可贵,堪称第一稀有功德。
佛在世时是佛法盛世,信解般若经义,获得无上功德和智慧并不太难。但在“五浊”泛滥的末法时代,信解奉持般若经义,更为难能可贵,更为稀有。
五浊是指:1.劫浊(劫难深重);2.烦恼浊(物欲重、品质低劣);3.见浊(邪说盛兴,偏见多);4.众生浊(善根、慧根浅,难以引渡);5.命浊(寿命短促,事务繁多,心身不得清净,得不到闻法修行的机会)。
经文中说的”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就是指这种浊世。
佛经中对佛法住世的时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经中说是500年,有的经中说是2500年,有的经中说是5000年。这都是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信持内容说的。
末世人的智慧比较高,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佛法,但另一方面,偏见太多,不信仰佛法。有些人虽然能理解,也信,但德行太差,不容易守戒,这是浊世的特点。
前500年是守戒最好的时代,以后就差了。
密法时轮中说,佛法就像太阳一样,日夜运转不息,有的地方变成黑夜,有的地方就会变成白天,同一个地区都会有白天和黑夜的相互交替。但总的来说佛法永远住世。
佛也分真谛和俗谛,真正的佛是指佛的法身,即断证无上功德。断就是抛弃了一切缺点,断了烦恼,破除了二障;证就是得到了功德。
俗谛佛就是指形相佛,指佛的报身和应化身。
前者法身无形无相,后者有形有相。
佛也分理谛和事谛,理谛佛是指佛的智慧、神通、功德,都是无相的,三头六臂等有相佛不是真谛佛。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的”佛”是指真谛意义上的法身佛,这种法身才是真正的佛。有人我相、法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无法见到真正的佛,也无法获得真正的佛的成就。永离人我相、法我相,无相无念、无思无为,才能接近真佛和佛的境界。
般若智就是这样,也是佛教徒真正皈依的内容。
理解佛不要局限在相上,这样的佛是事相上的佛,是比喻佛,形象化了的佛。
真正的佛是理性的、看不见的,所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离开世俗范围内的佛的概念后,才能得到真正的佛)。
真正的佛不是名称,不是形象,不是颜色,而是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智慧。
《金刚经》就是处处要锻炼破相的智慧,改变认识,这才是对佛的真正的皈依。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7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