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57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5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758

10

“名”是虚名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多不?”

须菩提回答”甚多”。

佛说:”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这是说世俗智认识事物、考虑问题,离不开”名称”,认为名称和事物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把名称所代表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存在。但实际上名称是一个随意性的东西,名和实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名称和事物若有必然的联系,那么:

1.没有名称就该没有事物,没有名称的概念,就该没有事物的概念,但事实恰恰相反,世界上有许多无名之物,幼儿和聋哑人的意识中没有名称的概念,却有事物的概念。

2.一物名称应该只有一种,一物不应有多种名称(含义不同的名)。既然一物可以有多种名称,其物与名称就没有本质的联系。

3.一名应该只代表一种事物,不应该有一名多物的现象,既然一名可指多种事物,其名称就没有确定的内容。例如”张秀兰”这个名字,全国有多少?学术上确定的名称也很难说。名称的随意性很大。

三千大千世界的”世界”是指物质世界,是由各种微尘、物质分子组成的,除了物质微尘没有世界可言。

各种微尘都没有确定的体积、形状和成分,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进行着生生灭灭的、永无休止的运动和分裂变化,即无常。

当你说此微尘时,此微尘已不存在,哪有什么微尘可言?

恩格斯也曾说过:”每一种事物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

这和佛经说得一模一样,每一种事物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变化很大,既是它自己,又不是它自己,即无常。

以名取物,物属空名,名属空物。

人也是这样,有人指死了就是无常,佛教所说的真正的无常是指在一刹那之间绝对不停的运动状态,思想、物质、身体都在变化,而且觉察不到。

名称本身也是空的,仅仅是一个词,语言是一种声音、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不分析,不思考,以虚当实,执实产生妄念,有妄念就不能产生正见。

细细思考分析,就会发现名不符实,名实俱假,于是妄想虚构的影子就会消失,眼前一片空寂。

达到这一步可算理解了概念性中观义理。

真正的智慧是一种体验性的、直觉的、现观的、亲自体验的境界,不是理解的境界。

这种经过分析认识的”假”和”空”只是激发无分别真智的一种手段。讲佛法、学佛法、观修都是利用语言、分别智进行分析,激发无分别智的一种手段,并非正悟境界。

用这种分别性的空观对待一切事物,就能逐步改变思想观念,激发真智。

因此,佛便苦口婆心反反复复教导大家,破除名相,消除虚妄念头。

整个般若经内容就是破执,二十空也好,十六空也好,四空也好,最后归为一个空,就是”性空”。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