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38
无缘慈悲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是从理发心的角度上来讲的。
这段经文义净本作:”虽令如是无量众生证圆寂已,而无有一众生入圆寂者,何以故?妙生,若菩萨有众生想,则不名菩萨。所以者何?由我想,人生想,寿者想,更求趣想故。”——和藏译本完全一样。
“想”和”相”实际上是一回事,”相”是从思想上产生景象这个角度上来说的,“想”是从主体思想上来说的。一个是从客观上来说,一个是从主观上来讲的。
“想”中形成的观念就是”相”。原文中是”想”,罗什翻译的是”相”,这一点义净本和藏译本完全一样。
“寿者”是”有生命活着”之义(非”年纪大了”)。”相”和”想”都指观念。
任何事都有事和理两个方面,所以叫二谛观。
从事谛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缘起,是一种”有”,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存在;从理谛的角度来看是一无所有,是空的,这就是事理合一,当体即空。
从事相的角度来说,是色、是生;从理体角度来说既不是色,也没有生,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段话是在说理性,“理”指性空之理,理为事之帅。
发度众之心,行度众之事,却不能在发心这件事情上产生执著,把发心的本质看成无可执著的缘起空相是这段经文的究竟了义。
虽然要度众,虽然要发心,虽然要行善,要施舍、受戒、修定、修慧,这是不可否定的,这是事相方面的;
但从思想上来说不能执著,不能执实、执有。
思想上盯着不放,这就是执著”相”。
这是很难理解的。
什么叫执著?
就是把一件事看得太认真了,经常想着不放,甚至几十年都忘不了。
什么利、什么害、什么得、什么失、什么荣、什么辱,都是太认真的原因。所以说路不平是自己的心不平,这些不平是执著造成的。
菩萨的慈悲是无缘慈悲(没有一定的对象、原因),菩萨的智慧是无相智慧。
人的慈悲是有对象的,爱子女,爱亲人,恨仇人,都有一定的对象,都有一定的原因。平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佛家讲的就是无缘慈悲,不讲原因,这是三种慈悲中的最高慈悲,没有局限性。
有缘就是有局限性,把人分成好的、坏的、亲的、远的,这就有缘了,有界限了。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37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