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02
精细入微,一脉相承
般若内涵丰富,深邃难懂,其中很多内容不能直接从经典的字面上去理解,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要想真正读懂般若经典,首先必须掌握龙树、无著二祖的正确的解经方法。
佛祖圆寂后400年之际,龙树菩萨根据《无尽智慧所说经》分经文为真谛了义和不了义,从深义般若的角度阐发般若妙理,著中观《六论》,开辟了中观之道。
佛圆寂后900年之际,无著菩萨得到了弥勒亲传的《般若密义现观庄严论》等弥勒《五论》,根据《解深密经》分经文为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的“了义”和不能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的“不了义”,著归结经义的《五地》1、《二摄》2七论,其弟世亲著经疏《八论》3开创唯识之学,以《般若密义现观庄严论》为般若经义的总纲,从广义般若的角度阐发了般若妙理。
从此以后,在般若经义的解释方面有了中观、唯识两派。在印度世亲以下以《般若现观庄严论》为总纲解释般若经的共有21家,其著作称《二十一庄严疏》。
在汉地佛教中,以龙树中观之理解经的有天台宗智者大师和三论宗吉藏大师。
以唯识之理解经的有玄奘大师一派。这两派在般若经义的理解上有很大的差别。
在藏地佛教中般若经典和各家论疏的翻译工作始于中唐时期,但般若作为大乘佛法的基础之学,建立学制,展开研究辩论,始于11世纪的俄大译师。到宗喀巴大师时期般若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宗喀巴大师继承发扬龙树、月称的中观论,精研《二十一疏》,吸收众长,写出了著名的《分别了义不了义论》和《根本智慧大疏》4、《入中观论疏》5、《般若密义通解金珠蔓论》6、大小《菩提道次第论》和由大弟子贾曹杰记录的讲经笔记《波罗解说心义庄严论》等,对般若义理的解释开辟了新天地,对后来的般若研究影响极深。到后期郭莽学派1对经文的探源考究和义理的分析论证都达到了精细入微的地步。
时至今日对般若的文字和义理,无论从中观或唯识论的角度作解释都已形成严格的定规,望文生义的随意性的解释已无立足之地。
在本文中将遵照龙树、月称到宗喀巴大师一脉相承的中观应承派法相性空学说,对《心经》的义理进行通俗的解释。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01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