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48
僧宝八德
如前所说,僧人和僧宝含义不同。那么,什么是僧宝呢?按《宝性论》的规定,具备断悟八德的圣僧为僧宝。
这断悟八德分别是:如理见、如量见、自我见、离贪著、离滞碍、离俗气、悟德、断德。解说如下:
(一)如理见
“理”指事物的法性,“如理见”就是明见“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究竟空理。人法无我的性空之理,于见道破除见惑后就能获得。
在见道的如理见和佛地的如理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这二者有所见范围之有限和无限的区别。佛在一刹那间能见一切事物的法性,而在见、修二道者还无此神能。
(二)如量见
这是明见因果善恶报应等各种事相的智见。见、修二道的事相智慧,因具有五眼、六通等明见事相的智能,世俗智见无法与之相比,但它又远远不能与佛的遍知一切的智慧相比。
见道以上的事相智和佛地的事相智,在明见如幻的事相方面有相同之处,所以,也称“如量智见”。
(三)自我见
见道以下未悟的众生,悟不到自性,见不到自己的根基和道的层次,眼前漆黑一团,开悟见性之后,慧日初生,明见自己和他人的根道因缘果报,有了自度和度人的条件,才有了被称为“僧宝”的资格。
(四)离贪著
“贪”居诸烦恼之首,有贪就有嗔恨,其他烦恼均从贪而起,因此,“贪”是罪魁祸首,故在佛经中常以“贪”代表诸烦恼。
这里所说的“离贪著”,就是指见道以上实际破除烦恼障的解脱境界,在见道以下没有破断烦恼的能力。
僧人最主要的一条是断绝贪欲,但真正破除贪欲,需要到达圣道位。
(五)离滞碍
此即破断所知障。
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世俗的智慧所见非常有限,是因为障碍太多:客观上有时空障碍和物性障碍,主观上有许多认识功能障碍和认识方法障碍。所知障主要是一种虚妄执著。
“滞”就是智见的“目光”滞留在某一点上,思路不能开阔。
“碍”就是阻碍智见的深度和广度。
“所知障”就是阻碍智见,使它不能畅通无阻。
真正的智慧畅通无阻、“无滞无碍”是佛的境界。但见道的解脱道位上已破除见惑所知障——按中观自证派的观点,是于十地修道中二障同步破除;按中观驳论派的观点,是于一至七地破除烦恼障,八至十地破除所知障,总的说来都是在圣道位上破所知障,所以说“离滞碍”。
(六)离俗气
菩萨道圣僧,不但没有贪恋世间幸福的“贪欲”,也没有小乘人的那种缺乏利众慈悲、追求自享寂静涅槃之乐的“俗气”,即低级趣味。这说明了大乘圣僧的大慈大悲心、菩提愿心和行心等不同于小乘僧的功德。
(七)悟德
包括上述德性一至三条在内的智慧正见功德,即道谛功德。
(八)断德
包括上述德性四至六条在内的解脱功德,即灭谛功德。
从见到道位到十地的菩萨,悟性智见并未达到究竟圆满,破断也并不完全彻底,但正处在断悟的某个阶段上,所以仍可以视作具有断、悟二德。
由这断悟八德,就可以认识到僧宝的含义。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47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