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42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1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1047

11

对佛经的内容进行研究、分类整理和归纳,并使它成为有条理的系统的理论,是疏论的特点。

疏论的价值不在佛经之下,从学习的角度讲,疏论比原始佛典更重要。

原始佛经是佛的零散的言论集,而且佛陀说法完全根据对象的智力、认识层次、具体的思想心理活动,以方便说教,对症下药。

正如经中说的:“苦”是病,“集”是病因,“灭”是消除症状和病因,“道”是治病方法。

佛陀的施教是“辨证施治”,治贪、嗔、痴、慢、疑、邪见病的药方共有“八万四千”,称“八万四千法”。每一部佛经都是记录的“病案”和“处方”,而不是“诊断治疗学”。

治病如用兵,对什么病下什么药,“君臣佐使”如何搭配,主攻方向如何选择,如何进攻,如何防护等等,都有一套指导的思想和理论原则。

内行从个别的“病例”和“处方”中也能看出些门道,但要了解和掌握“处方”后面隐藏的医学思想、理论原则,单凭几本“处方”集子是得不到的。

在佛教的发展方面,佛陀释迦牟尼说法建教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同样不能低估以龙树、无著为首的历代佛教论师和大善知识的作用。

他们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给我们后代铺设了一条通向甚深佛理世界的光明大道,正是由于这些大菩萨的讲解和论述,深奥难懂的佛理才变成了可理解的东西,零散的说教变成了系统的理论。他们对弘法的贡献,不比佛小。

正如宗喀巴大师在《辨了义不了义论》中称赞的那样:

显现、开拓如来深广二义,

将它变为宽广大道,

使圣教日光充满三界者——

龙树、无著受此一拜!

根据佛陀三类法轮的内容,疏论也分第一法轮疏论、第二法轮疏论、第三法轮疏论。

第一法轮是四谛法轮及阿含经类,其度脱对象是声闻、缘觉层次,主要讲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器世界、有情世界、根、尘、识等有关事相,以说“有”为主。

有关第一法轮的疏论,有如《毗婆沙大论》、功德光的《四分律总论》和慧光的《律义三百颂》及其自疏《光明论》等。

世亲的《俱舍论》是有部论藏的知识总库,故称“俱舍”。《俱舍论》的内容共分五类,即色法、心主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

从大乘法的角度论述上述根本知识的总论还有无著的《论摄》。《俱舍》与《论摄》是佛法知识总库,是学习佛法必读之书。

有些人说什么《俱舍论》是小乘法,其实大乘、小乘是观点上的差别,知识性的东西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五蕴、十二根尘、十八界、三界六道等方面的知识在《俱舍》中最详细,故藏传佛教列其为必读“五大论”之一。

研究佛律方面,功德光的《律论》是必读之书。但《俱舍》和《律论》都是有关知识的高度概括,每个句子中包括了很多内容,没有师传、没有通俗的解说资料是无法读懂的。藏传佛教正规学制中,《俱舍论》是专攻四年的课程,以难度大而著称。

第二法轮是无自性法轮,以《般若》为第二法轮的代表。《般若》有《十万颂》、《二万五千颂》等。

《般若经》明示性空,暗示修行方法和道路,内容丰富,意境高深,若不借助疏论,无法把握它的真实含义。

佛涅槃后四百二十年,龙树出世,以文殊为师,开掘甚深般若义,造中观六论,即《根本智慧论》(中论)、《回诤论》、《性空七十颂》、《理辩六十颂》、《粉碎邪见论》、《中观宝论》,开辟了中观见大道,用四边推理等许多巧妙的推理思辨方法论证展示了诸法性空之妙理。

佛涅槃后九百年之际,无著以弥勒为师,开辟了广行般若大道。弥勒向无著亲授般若“五论”,即《般若现观庄严论》、《宝性论》、《大乘经庄严论》、《辩中边论》、《辩法法性论》等。

无著自著“五地”、“二摄”。“五地”是《本地论》、《摄决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摄释分》。“二摄”是《乘摄》和《论摄》。

无著的弟弟世亲解释弥学著“八论”,它们是《庄严经论释》、《辩中边论释》、《辩法法性论释》、《论说》、《成业品释》、《五蕴品释》、《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

上述弥勒“五论”加上无著“七论”、世亲“八论”,共称“弥学二十论”。

其中,《般若现观庄严论》是般若经的总纲,将般若经义归结为“八品,七十法”,从此,般若法才有了个眉目。

在印度,由无著、世亲、圣解脱军、行端解脱军、狮子贤等般若学大师著的般若现观庄严论疏共有“二十一疏”。

在藏地著名的般若庄严论疏,前期有布顿的《庄严论疏》、聂翁的《庄严论疏》,后期有宗喀巴大师的《般若庄严论疏金珠》、贾曹杰的《般若疏解心庄严》、克珠杰的《般若庄严论疏解疑亮光》以及索扎、吉尊、郭莽等学院的《般若经义辨析大论》。

甚深般若中观见除前述龙树“六论”,还有提婆的《中观四百颂》。

此后,中观内部又分化为自证和驳论两派。

中观自证派以清辨为首,后有慧心、寂护、莲花戒等自证“三师”。清辨著有《中观疏慧灯》和《中观心论》,慧心著有《中观二谛论》,寂护著有《中观庄严论》,莲花戒著有《中观明理论》和《三级止观论》。

中观驳论派以佛护为开山祖师,主要论师有月称、寂天。佛护著有《中论疏布达巴利大》,月称著有《中论疏明句论》、《理辩六十颂疏》、《瑜伽行中观四百颂疏》、《入中论》、《入中论自疏》,寂天著有《入菩萨行论》和《入菩萨行自疏》。

以上佛护、月称、寂天的“八论”加上龙树“六论”、提婆《瑜伽行四百颂》等共计十五论,被称做驳论派“十五座堡垒”。

驳论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论师是月称大师。月称的著作除了上面介绍的《中论疏明句论》以外,还有一部很有名的密法论著《密集圆满五次第疏明灯论》,共称“二明”,被佛教界称做“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二明’”。

阿底峡尊者说:“只有月称的中观见中才有解脱之门。”

宗喀巴大师高度赞扬驳论派中观见,说只有月称的观点才是最彻底、最正确的中观见。

《般若》是佛法的精髓,佛曾说:“《般若》法存在就是胜者之教存在,《般若》法不存在,就是胜者之教不存在。”

这就是说佛教存在不存在的标志,就是看般若教育和般若行为存在不存在,《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