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31
佛的四身
佛身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几种,但佛身的本源是法身。
法身的定义是:福慧双修圆满究竟结果。
六度行中前三度舍、戒、忍属于福资粮,后二度定、慧属于慧资粮,精进则是福慧资粮圆满的共因。
龙树在《致国王书》中说:“福功德成就色身,慧功德成就法身。”也就是说,有形色身是慈悲善行的结果,无形法身是修持定慧的结果。
有情生命都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是有形的身体,受、想、行、识是无形的灵识作用。无色界生命虽无可见色身,但作为生命,也有色身的潜在因素,否则,下世转入色界、欲界就缺乏五蕴的同类前因。
显宗经典中关于生命转世的因素,只提到灵识、五官之识和心识的总合识体,但如果没有色体的同类因素——五蕴中的色蕴就缺乏遗传前因。如果没有色蕴,灵识将无着落,依靠什么借以存在呢?这是显宗在转世理论方面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密宗中,指出了转世的因素不光是灵识,还有气体。这元气和元神是体与用的关系,无法截然分开。
这一理论完全解决了显宗未能解决的问题,对色身的形成也得到了更合理的答案。
又如,在显宗经典中也有十地菩萨得到诸佛的灌顶,获得说法自在的法王的资格,实际上这灌顶意味着进入密宗的最高层修持。根据无上密的原理,显宗道菩萨在最后成佛时,必须进入密宗,用密宗的特殊方法,消除业气、净化元气才能成佛。
既然气是体,识是用,就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它们是“金刚体”。
成佛既然要消除意识中的二障,也需要消除“气体”的污染,否则,识虽净而体不净,如何成就色法二身?五蕴转化为佛的五智之说,如何解释?
因此,显法和密法是佛法的有机的整体,从理论和修持上显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显法是佛法的基础,密法是佛法的精华,密法的修持必须具备显法的相应基础,显法的最终成佛必须借助密法。
因此,学佛的人,只懂显法而不懂密法,或者只懂密法而不懂显法,如同“一只眼”,不能算“精通佛法”。
经过福慧双修,众生的色体转化为佛的色体,众生的官识和心识转化为佛的智体,这是粗略的分法。
细分,则色身有报身和化身,法身有自性法身和智慧法身,共为四身。
色身如太阳的本体,自性身如太阳的能源,智法身如阳光。有光就有发光体,色身是发光体,法身是光。
理谛和事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失去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就无法存在。
佛的色体、智慧和慈悲、利众作用等属于有为法的功德属性,都属于事谛,自性和法性的共性属于理谛。这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就是理事无碍的法性佛。
不分色体、法体,总称“法身”是指佛的“共性”,“自性身”是指佛的空性。
在佛法中只有共性和空性是永恒不变的,其余一切存在都属于有为法,都有运动变化的特性,所以佛的理智共相法身和自性身是永恒不变的。
智慧法身本质是智,是有为法,报身是连续性的不间断存在,化身是应化续流不断的存在。
当所有众生解脱成佛之时,就是佛的度众事业告终之时,那时佛的化身也将失去存在意义而最终消失。
但实际上成佛的众生是有限的,永远不可能没有众生,因此也就永远不会没有佛的化身和佛法,所以佛经中说:“佛陀永不入寂,佛法永不息灭。”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30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