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19
大乘人所说的三宝
佛教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三乘佛法是根据不同对象的机缘慧根所设的方便法门,所谓“法无定法,应机施法”就是指这种情况,并不是外行所说的“随心所欲”。
大乘和小乘教,虽然都是佛教,但在信仰对象、追求目标、思想境界、价值观念、智慧见解、行为准则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别,虽用同一术语,正如经中所说那样,“说的同样一句话,理解人各不相同”。
同一个“四谛”法,大小乘理解各不一样。
“无我”和“空”,大小乘都讲,但没有相同含义。
研究佛法的人,必须分清同一术语在大小乘各派的不同理解。
讲大乘法时,必须按照大乘各派的说法理解,绝不能稀里糊涂,张冠李戴。
靠佛学辞典读佛经的人,永远无法分清这类概念。
现在解释佛法的人中,很多是分不清大小乘教义的,还有些人认为原始的小乘佛教是真佛教,大乘教经典和密法经典都是后人的“伪造”。这种“井底之蛙”只知有井,不知有大海,也并不奇怪。
弥勒在《大乘经庄严论》中将大乘概括为“七大”,即大法门、大事业、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大成就、大作用。
大乘法包括经、论、律所示一切法门和广深不可思议事理,蕴涵三乘道法、世间和超世的一切智慧神通妙法,因此是“大法门”。
大乘法以大慈大悲心发大心,以度脱众生,修证无上菩提,智不堕世,悲不离世,永远济世救众为目标,自利和利众事业同时并举,互为因缘,因此是“大事业”。
大乘法中蕴涵明察万事因缘、事相体用差别及法性平等如一的深广敏细智慧,以无数事例开示显现二无我深邃妙理,菩萨具有根本智、道智,佛具有遍知一切的大智慧,因此是“大智慧”。
大乘修道众以忍苦、大无畏的精神,用三个大无量劫发心,积资粮,圆满六度大行,因此是“大精进”。
大乘菩萨悲智双运,慈悲不忍离世入寂灭乐境,智慧永断烦恼,是不堕落世俗的大方便法门,住世度众,因此是“大方便”。
大乘法能成就十神力、四无畏、十八种独有品行等无上智能神通,因此是“大成就”。
佛陀救世济众的愿力和发心行圆果熟,平等无为地济世度众、利乐众生的作用无始无终、永无间断,遍及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因此是“大作用”。
在《现观庄严论》中用“大心”、“大破”、“大悟”这“三大”来概括大乘。
“大心”——以大慈大悲心平等对待一切有情众生,济世救苦,利乐一切众生,发心、修道、行善、证果成佛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这种伟大的胸怀、伟大的抱负就是大乘佛教的“大心”。
“大破”——破除自身无始以来虚妄颠倒意识造成的贪恨等烦恼恶习和妨碍遍知一切智慧的无明所知障便是“大破”。
“大悟”——佛具有明察一切事物本质法性的如理智(真智)和明察一切事物的因缘、事相差别的如量智(俗智),无著无碍,事事明了,是“大悟”境界。
以上“七大”和“三大”高度地概括了大乘法的精神境界。
“乘”是运载工具之称。
运载无量众生出苦海,一船同载六道众生,此“船”大到无法再大了。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大的思想境界,那些以独善其身、自求解脱、自享快乐为目的的小乘法与之相比较,就有小井和大海的差别。
正如寂天所说那样:“一般世人,别说对别人发这样的大心,就连为自己也不会发这样长远有利的心(世人只想眼前利益)。”
又说:“别说做到,就连思想上出现一次利益众生的念头,其功德亦大于供养诸佛。”
我们自己是不是大乘教信徒,不能从自己皈依的教门、衣服和旗号上区别,而是要从有无上面所说的大乘心上区别。有这种利众菩萨心,不论念经不念经,不论出家在家,都是菩萨。
若无利众慈悲心,戒行修持再好,至多修成个离欲小乘罗汉,别说成佛,就连进入佛道资粮道的资格都没有。
因此,有人说“念经不如想好心,做好事”,这句话很有道理。
光念经不行善是只说不做的“空谈家”。
一切世间的幸福都是干出来的,佛法的一切真正成就也是按佛的教导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修行也是干,靠空想空谈是成不了事的。
学佛的人应懂得这个道理。
大乘佛法对理、事二谛,方便和智慧二道,色身和法身二果,对戒、定、慧,对观、见、行,都具有独特的见解、内容和修持方法。
要想全面掌握大乘教义理,就要学习龙树、弥勒、无著等开道大乘师的经论和全面继承龙树、弥勒、无著的深、广二法流的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的般若、中观、菩提道次等绝学大论,这里不一一介绍。
大乘教由于义理深广,施教的主要对象是利根众生,对一切法义的理解都有利根大智慧的特点,因此,对“三宝”的认识、概念和皈依法都有大乘教的特点。
正确掌握大乘“三宝”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对于正确认识佛与佛法,正确起信,正确皈依修持,对破除来自佛教内外的各种无明邪见和偏见错见,维护佛法的尊严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今这个知识社会里,佛门持法之士,若不能运用正确的理法教徒、弘法、护教,便无立足之地。
一个信徒,如果不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佛教的伟大之处表现在哪里等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也很难坚持信念,战胜邪恶势力的围攻。
为此,根据大乘经典,龙树、弥勒、无著等大乘诸开道论师的经论,根据藏传佛教历代大师,特别是宗喀巴大师及其大弟子贾曹杰论师解说的《现观庄严论》和《宝性论》等所涉及到的有关三宝的义理,在此简要、集中地对它作一介绍。
佛宝具有无为、自生、非思维言传境、大智、大慈悲、大神能、自事圆满、他事圆满等八大功德。其中,前三德属于自事圆满的自性法身,后三德属于他事圆满的智慧法身。
按佛身划分,佛有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其中,法身又分自性身和智慧法身。自性身具有五种功德和五种特性,智慧法身具有二智、五智、二十一组智慧神能。报身具有五常和五种特性。化身又分殊胜、工艺、普通化身等等。
法宝具有无思、无二、无念、清净、光明、对治、灭谛、道谛等八大功德。
僧宝具有如理见、如量见、自我见、离贪著、离滞碍、离俗气、悟德、断德等八大功德。
这些内容,将于后文进一步分别叙述。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18
下一篇: 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