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科学研究|心和境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4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2017

微信图片_20211024111754

       心和境的问题

       心不是肉团心脏,不是大脑产物,而是意识、知觉。心脏、大脑是有形有色的物质,心是无形无色的精神、智能。肉体和大脑是心识所依。

       量子物理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家也承认这个观点,把释迦牟尼称作“第一个意识科学家”(见微信公众号“圣地读书”转载的佛陀周刊的文章《佛陀是第一个意识科学家,而现代科学才刚刚开始探索2500年前佛陀的教导》)。

       一位著名意识研究专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博士认为:“思想是场状的。它不受限于头部内部”

       Sheldrak先生的《最初是佛陀的论文》一文中提到:“心灵是独立的实体,而不是还原为脑细胞过程”

       Karl Popper 和John Eccles 教授在The self and its Brain中,“研究表明有意识的事件发生在相关的大脑事件之前”。

   “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不仅将精神和意识事件与大脑分开,而且将自我意识的思想与两者分开”。


      佛家认为物质肉体是无常的、有时空性的、有限的,意识是不灭的、遍及时空的、无限的。爱因斯说:“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是人的意识不明真相,被无明覆盖的。


       一、心的两态

       1.无境心不生。这是说反映心的,是反映外境的心,处在关系中的心;

       2.单纯的心,纯知觉,不反映外境时的心。

       第二种情况就是大手印所修的心。

       所谓:与境脱离关系的心就是大手印。所谓:无心、如木、如尸,就是这种情况。无心就是心不动,虽然五官对着境(色、声、香、味、触)心也不动。心不参与、不分别、不爱、不恨、不取。正如宋时大慧普觉禅师诗:“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


       二、思想和语言问题

       1.心识从根上说:有直觉思维与分别思维。直觉思维是全面的(全息)感受。直觉如五官识:眼、耳、鼻、舌、身识。五官识只能发现、感受,不能分辨。分辨是心识分别思维的功能。如眼见树,具体什么树是用心识来辨别的。先有五官识感受境物,后有心识分辨。如眼识发现鲜花,心识产生爱意。心里感受痛苦、快乐、爱、恨、骄傲、悲伤等体验时是直觉。

       2.分别思维有两个特点:

       第一,同时无二见。思维同时只能想一件事。如思想鼻子时,只想鼻子,不想口、耳、眼睛和脸,这就叫做分别思维的排他性。什么叫做排他性?就是思维想一件事时,排除一切相关的事物、事件。思想像射箭一样,一次只能对准一个靶心,不能有另外一个靶心。

       语言也一样,一个词同时表达一个意思,这就叫做语词的排他性。这个问题理解很重要。分别思维和语词的排他性,也是《释量论》的观点。

       分别思维和语词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抽象性、空洞性(概念性)。也就是说,分别思维和语词本身是空洞的概念。人、树等,如表达的是人类、树类,不表达具体的人、具体的树。认识具体事物时,事物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混在一起,分别思维概念和语词称做“名“,具体事物称做“实”,合在一起,称作名实合一。眼不见的东西,思维构造的事物,都称“法”,是心识的境。


       三、心识七分法:认为、不确定、先决、错觉、怀疑、直觉、理知

       认为是认识事物时,缺乏亲身体验,缺正确的理由,无根据地确定一件事情的对错,实践证明或者正确,或者错误的认识;

       不确定是不能确定的认识;模糊不能做出判断的的认识。如远处有东西,但是什么东西难以判断;

       先决是前一刹那决断的认识。事情、事物处在一刻不停的变化当中,前一刹那认识的东西,此一刹那未必不变。此一时彼一时也,过时观点变,时过境迁,与实际不相符、不相称的观点就会犯错误,如刻舟求剑一样;

       错觉是五官识与心识反映与境不符合的认识。如视远小、视近大,如见有二月等;

       怀疑是不能决断对错的认识,可能这样,可能那样,不能决断的认识;

       直觉的定义是新知正确的认识。事物处在一刻也不停的变动中,“新知”是此时此刻反映的事物状况。“正确”排除错觉等不正确认识。只有符合这个条件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五官识完全是直觉,心识有直觉和非直觉两种,分别思维与语词非直觉。

       理知是对隐蔽的事物通过事物中关系,推出来的认识。如性质推理、因果推理、不见推理等(见《因明论》推理部分)。


       多识    写于花水湾千佛山居宅   2021年10月21日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