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要讲彼岸呢?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5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3162

微信图片_20181105145434

多识仁波切答:

        哲学就是智慧,我们汉文上翻译是哲学,实际上是智慧。在佛教中,哲学都叫做智慧。比如龙树的《中论》哲学,藏文翻译叫《中观根本智慧颂》。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智慧?佛教的智慧和一般的所谓智慧还有些不同。智慧在汉文中音译成“般若”;梵文叫“班甲”或者“班尼呀”。但是后面还有一个般若蜜多,梵文是“巴拉密达”——彼岸智慧的意思。这是说佛教的智慧不是此岸的智慧,而是彼岸智慧。

        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所有学科的智慧,都是此岸智慧。彼岸智慧是超智慧,可以这样来理解,超越的智慧。彼岸有两个意思,去彼岸,和到彼岸。从因上来讲,是去彼岸,从果上来讲,是果位彼岸智慧。佛教的智慧,不仅仅是一般的智慧。当然,凡是智慧都会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一般的智慧是聪明智慧,是此岸的智慧;佛教的哲学是彼岸智慧。

微信图片_20181105145442

        为什么佛教要讲彼岸呢?并不是说像佛教中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佛教就是离世、厌世,不是。大乘佛教是入世的,悲不离世、智不堕世。悲不离世就是心存大慈大悲,不能放弃这个社会,不能放弃人间、六道;智不堕世就是说,因为有彼岸智慧而不会堕落到自私自利的世俗中去。所以大乘佛教不仅仅有出世的一个方面——出世就是放弃世俗的这些不好的东西,还有入世方面,入世就是一切菩萨行,或者佛的事业都是以利益众生为目的,不放弃社会,不放弃人间,这个是悲不离世。因此智慧非常重要。

        了解过佛法教义的人会知道,入世因缘是十二因缘,第一个是无明,无明不仅是愚蠢,不是什么也不知道,对什么都不了解,不完全是这个意思。无明是指一种邪见或偏见。无明不是无知,而是它的智慧用在邪见和偏见方面去了。只有智慧才能破除无明。由于无明造恶业,造成这个转世的因缘,然后对这个意识进行再熏染,意识才能投胎转世。所以第一个根本是无明,那么破除无明就需要智慧,所以,佛教中智慧是最主要的。

微信图片_20181105145450

        在佛教经典中说,一切苦难、所有艰辛都是无明造成的。那么解脱这个苦,只能靠智慧。大家都知道,佛把整个世间归结为二谛:苦谛——苦和集谛——苦的根源。世间的本质是苦,所以叫做苦谛。谛是真实的意思,苦是真实的存在。苦的根源是集(如烦恼),也是真实存在的。烦恼和业,就形成集谛。

        有没有办法解脱呢?解脱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是出世二谛:道谛和灭谛。灭谛是什么意思呢?消除了苦和苦的根源,就是涅槃。那么道谛是什么呢?就是智慧,消除苦和苦因的这个智慧就是道谛。这是四谛法,整个佛教可以概括为四谛,其中道谛就是智慧。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