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思考死亡将至,竟然这么正能量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3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3056

图片11

多识仁波切

       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的存在。有生命的人身也是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存在,也难以超脱有生必有死的变易无常规律。 

       人生最大的不幸和缺憾是迫使放弃一切的死亡无常,抱负、事业、恩爱、财富等,当死亡来临时什么都要放弃,一切都由不得自己。清醒地认识到人总是会死,无有例外;而且死亡无常,有的生下来不久就死了,有的十几岁就死了,有的中年便死了,能寿终正寝的都很少;死因有种种,会想不到地降临。如此常思死无常,不回避自然规律,就能激发人的紧迫感,消除消极懒惰思想,从而对人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树立无常观的意义:

       1、俗话说:“纵有金山银山,临终也带不走一文。”想到人终究要死,死后身外之物一切皆失,可以淡化对今世眼前利益的贪心。  

       2、过去有老修行说:“今晚临睡脱了鞋,不知明早能否穿。”或说“这口气咽下去,也不知能否再有下口气吐出”,生命就是如此危脆,死亡会随时来临,种种天灾人祸,水火盗贼、王难战乱、车祸病魔等等,一口气不来就完了。意识到死无常,就不会今天推明天,明天又推后天,或指望退休后再修。有没有明天、有没有退休还很难说呢。怎么面对死亡?身后又怎么办?这就要赶紧计划,做好安排。 

       3、觉悟到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走向死亡,每过一日寿命就减少一日、死亡就向自己逼近一日,就会提醒自己放弃对虚幻事物的迷恋,将宝贵光阴用来求取人生真价值。

       缺乏无常观的过患:

       1、不会珍惜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和时光。

       2、不会意识到生命的短暂而做常住久留的打算,在无意义的事务中消耗时光。有诗云:“人无百年寿,常作千年计。”这确实是非常愚蠢、非常可怜的。因为贪心不足,还会做出许多不道德的坏事。

       3、对死亡平时无思想准备,死亡突然来临时就会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不知所措。 

       总之,后世至永世的幸福靠的是今生今世的善德善行因缘,今生今世能不能积极有效地发挥利己利众的有益作用,靠的是对自身生命无常规律的认识和自觉。因此佛教把认识万物无常、人生无常看做是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生死是生命续流中的变易过程,死亡不是生命的永远消失,而是生命再生的过程。(犹如“离离原上草”,人的一生如同“一岁一枯荣”,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如庄稼成熟了、枯萎了,然后种子掉进地里,遇缘又会再次萌芽生长出新的生命。只有认识到必死、将死,才会对死后的转世再生作好思想准备和超前打算。认识无常乃入道之门,对无常若没有认识的话,就不可能从心底产生真正的皈依三宝之心。 

       人生无常之理,《菩提道次第》中将之概括为“三理”、“九因”、“三决定”。 

       “三理”是:

       (1)生必然死亡理。

       (2)死无定时理。

       (3)死时唯有佛法堪用之理。

       “九因”为:

       (1)人的死亡无法改变。

       (2)人的寿命处于日减月损,无法增补。

       (3)人的一生短暂而能为长远利益学修佛法的机会甚少。

       (4)人类寿命长短没有绝对的期限。

       (5)人的生因少而死因多。

       (6)人的生命脆弱,经不起风险。

       (7)物质财富对人的死亡无能为力。

       (8)亲朋好友挽救不了生命。

       (9)平时有用的身体,面对死亡却无能为力,最终会变成一具僵尸。

       “三决定”:

       (1)决定学修佛法。

       (2)决定立即学修佛法。

       (3)决定全力以赴地学习佛法。 

       只有如此,才能在面临死亡和死亡过程中有恃无恐,安然面对。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