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传承是庞大近乎戏论的佛学体系吗?
有人说:“我对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赞成的是他对戒律的重视和示范作用,不赞成的是宗喀巴确立的过于庞大近乎戏论的佛学体系,这种佛学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佛学本有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于宗喀巴大师的很多佛学观点,我也非常不赞同。”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对宗喀巴的教义,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并不奇怪。不赞同的有四种情况:
一是外道门不赞同;
二是受教派偏见的影响,说不出正当理由的不赞同;
三是对佛教教理的认识不同而持不同观点,表示不赞同;
四是不学无术,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己认为对的就赞同,自己认为不对的就反对,除了“自己认为”,拿不出任何合理的理由。这类人在佛教中称“无知狂徒”。
从此人除肯定宗师的重视戒律,其余一概否定反对的说法来看,此人属于第二类和第四类,也有第一类的成分。第三类是属于学术问题,表示赞同或者不赞同者应该是有一定知识学问的学人。但从上面所引的说法中,有几点表明持此观点的人并非精通佛理的学者。
(1)如他说“宗喀巴大师所确立的过于庞大的近乎戏论的佛学体系”。
佛学中的“戏论”一词指的是分别见、思维活动、语言表达对象、相对存在等等。按佛教理论,见道以下的认识思想活动、言论无一不是戏论。见道以上圣人的定中智慧的无分别虚空境属无戏真空,定后智慧中所现出的虚幻色相均属戏论。
佛教教义理论都是思想活动的表现,都是借语言文字表达的,学的人也是通过分别思维活动来认识,这些本来都属戏论,还说什么“近乎戏论”,难道还有非戏论的教义吗?
(2)三乘显密佛教本来就是一个包罗万象,囊括一切精神和物质性相的庞大思想体系,将这庞大佛法大海的精华妙理概括为显密合一的教义,随机度化,这正是宗喀巴成为“第二佛陀”的真正原因。有智者怎会因教义理论体系庞大详备而进行诽谤呢?难道说没有精深详备的教理,只凭盲目崇拜就是科学的宗教吗?难道说不学无术,盲目修炼就可破除所知障,获得遍知的大智慧吗?这种“遍知”难道说就是不经播种的凭空收获吗?稍懂一点“因果规律”的人就不会有这种违犯因果规律的想法。
(3)又说,“这种佛学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佛学本有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这里所谓的“佛学体系”,显然是指宗喀巴的显密佛学体系。宗喀巴的这种完善的佛学体系完全是根据龙树、无著和阿底峡的思想理论体系建立的显密学修体系,这个体系是总结大乘佛教发展过程中经过几十代具有学修证悟成就的人们的研究和实证成果,提炼显密佛法精华妙理形成的,是代表显密佛法发展最高峰的佛学体系,它具有最精密完整的经学理论体系和完全按照佛陀的了义教导建立的修证实践体系。
对于根据佛教教义自身规律建立的学修体系的评价,应该以是否符合佛陀教义,是否符合逻辑为标准。
所谓“体系”的失去了本有的灵活性,究竟是指什么呢?“本有”是指那些轻视经教的盲禅呢?还是指不学不修,希望凭空“开悟”、“成佛”的幼稚的空想主义呢?还是那些无信仰,不守戒,混饭吃,甚至胡作非为的佛门败类呢?如果指这类“灵活性”,不但宗喀巴的教义中不允许,就是任何一种正宗的佛教中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对这种离经叛道行为的许可、灵活,就意味着佛教的毁灭。如果“灵活性”是指“方便度”,那么这种“方便度”在宗喀巴的教义中有更大的拓展。因为宗喀巴的教义显密合璧。在密教中有不放弃五欲,以贪嗔为道,度大恶,消大罪业,即身成佛等显教所没有的最大方便,以彻底实现一切众生速证佛果的方便大愿。对以这种大方便为基础的教义,怎能诽谤为没有灵活性呢?
对宗喀巴教义的毫无道理的轻狂的指责诽谤,可以证明这类人不是精通佛理的学人,而只是一些充满无知偏见的狂人。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有人说“烦恼是菩提”,“烦恼是佛法”。此话有道理吗?
下一篇: 二谛间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