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医学、哲学(201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开示)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2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3154

微信图片_20180819102209

       多识仁波切

       (2016.10.23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主持人、各位听众:下午好!

       今天我是第二次来南京。第一次是1954年,国家民委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我来了南京,大概住了一个星期,各个景点都看过了。这几年在国内,北京的北大、人大、中央民族大学,在广东的中山大学以及上海的复旦、同济、华师大都搞过讲座;在国外,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外蒙大学以及美国的加州大学的洛杉矶分校等都搞过讲座。南京我还没有来做过讲座,但是南京有很多佛教弟子,读我书的人也很多。

       (一)佛教的定义及与医学的关系

       这次来讲的题目是《佛教、医学、哲学》,这个三者关系很大。

       佛教是哲学的宗教。梁启超说,佛教是科学的宗教。实际上,佛教内部有科学、哲学、伦理道德这方面的东西,而医学,即我们的藏医,包括在佛教十明学科之中。佛教有五大明、五小明之说,五大明是内学(就是佛学)、因明逻辑、印度(梵文)语法和语文学,第四个就是医学,第五个是工艺学,包括手工制作和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学,以上是大五明。小五明包括诗学(辞藻学),就是文学。亚里斯多德的《诗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概论,而文学最早的形式是诗,是从《吠陀》开始的,所以最早的文学概论叫诗学。文学里头包括历史、古诗、佛的生平故事等,如著名的《佛所行赞》(马鸣菩萨著)一方面属于历史,另一方面属于文学。第二个是天文学,包括数学、白算、黑算。白算就是天文学、历算,而像周易八卦,关于人的寿命、疾病预测这些东西都叫黑算。此外还有修辞学、音韵学和戏剧学,这个叫小五明。我们藏传佛教必修五大明或十大明。

       我们小的时候受的就是这些教育。我从六岁开始学十明学科,医学方面我学过藏医的《四部医典》,文化大革命下放的12年里,在农村还自学了中医的《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很多医学经典,还学过干针、五运六气等。

       佛学上有一部分是关于如何治病的,佛学内部就有很多有关治病的办法,有的念咒、有的吃药,这在三藏律部里面有很多,因为佛弟子都是人嘛,人有生老病死,得病了以后,守戒的佛弟子怎么办?有很多治疗方法,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藏医学很多部分是来自印度龙树的《八部医学》,还有汉地的《脉经》,号脉的《脉经》,其中“寸关尺”这些名称都还原封不动地保存在了藏医里。所以藏医是吸收了古代印度和汉地的医学,再加上《四部医典》,形成了包括治疗学、药物学等在内的庞大而全面的医学系统。这是我们学五明的必修课之一,我们虽然不看病,但是懂得一些。

       再一个,从性质上来说,医学是治身体的病,佛学是治精神的病,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就是精神医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瑟曼教授写了一本书,他在里面把藏传佛教定义为精神科学。到目前为止,在精神、心理的研究方面,佛教是最发达的,2000多年来,它在研究人的心理方面,算是到家了。这点科学没有办法赶上,因为科学面对的是物质,分子、原子、粒子这些有形的东西可以拿到实验室里研究,但人的心理、精神活动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研究呢?在实验室里研究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心理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懂得佛学的科学家说,在心理的研究上,西方心理学对佛教心理学望尘莫及。

       比如说,对心理的活动、心智的表现,《俱舍论》分为46种心所(就是心理的各种表现),《阿毗达摩论》分51种,密法中分80种心理现象,其他的佛经加起来,对心理现象的分析、分类一共有190多种,像贪、嗔、痴、慢、疑、邪见,这样的分类就有100多种,这个研究得很细。

       在人的心智的开启、心智质量的提高、心智活动力的增强方面,禅的办法可以起很大作用。国外研究禅学的机构用仪器观察发现,人在定中的时候,大脑的活动能力可以提高几百倍。现在世界上有专门搞现代禅学的,且已经发展到110多个国家,他们认为禅是提高心智、治疗精神病、让大脑休息的最好的办法。很多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小学生在课间修禅定,让大脑得到休息。网上有一个视频,讲的是美国警察在坐禅、修禅。修禅是非常好的心理训练,对大脑的开发、心理毛病的纠正,以至身体毛病的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精神治疗,这个和医学就有关系。

       那么,佛教是什么?简单地说,佛教就是人类向善的一种教育。佛教的定义有四句话:“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此乃佛教。”

       第一句话,“诸恶莫作”,指的是小乘的教义。小乘戒律非常好,像泰国等很多地方流传着从释迦牟尼当时继承下来的生活作风,托钵要饭,这个是非常好的。但它的教义是自己修——诸恶莫作,这是对自己说的。他的身言意修得非常好,但他没有对大众的大慈大悲,也就是没有大爱,因此称为小乘,心胸狭窄、自私自利。自利是他自己的目的:自己出离三界、出轮回,最高成就是成为罗汉,自己修身为本。他们的戒律都是这样的。

       第二句话,“诸善奉行”,就是大乘佛教的教义。人仅仅不做坏事还不够,要积极地帮助别人,想到大众,无私无我,为大众服务,为人类以及众生界服务。诸善的善,就是利益众生,这是大乘的教义。

       对修佛的人自己来说,修行的重点是“自净其意”,也就是净化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大脑。佛教认为,人类的思想就像一个垃圾桶一样,各种各样正确的、不正确的文化、习俗、邪见、不正见都堆在大脑里头。人的行为都是大脑里的思想引发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言语。

       所以,佛教的重点是净化人心,而不是烧香、不是拜佛、不是念佛号、不是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主义,根本的一条是心要变善。贪、嗔、痴是人的思想中不好的东西,要洗掉贪、嗔、痴、慢、疑、邪见这六大根本惑。

       现在有些人信佛教,以为戴个念珠、拜山、拜庙、上香就是佛教徒。供佛的香是戒香,代表着自己的行为;供佛的灯代表着智慧,人们希望光明,点灯是希望光明的世界。所以藏传佛教点灯,汉传佛教烧香。香是戒性的表现,所以叫做戒香,人守戒好了以后,这个人的德行就很好,名声就好,就像香花、香气一样,闻起来很香,得到人的尊重。每一种供品都有一定的意义。

       现在有的人上高香、粗香,就像柱子一样、椽子一样高的香,认为是福报大。我早几年就说过:“香有多粗,贪心就有多大。”这种人不是信佛。刘亚洲将军说过一句话:外国的洋教徒进到教堂里去忏悔,中国的佛教徒进到寺庙去贿赂。这个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进寺庙的目的不是为了贿赂,供养是培养自己的福报。上供三宝,下化众生,是培植自己的福报。现在的富豪们不是说他本身本事有多大,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他前世的福报。

       有一个故事说,以前一个人见了财神爷以后就批评说:“你不公平。”

       财神爷问:“我为什么不公平?”

       那人说:“你把钱都给了富人,穷人你看不起。”

       财神就说:“那是他自己的福报、自己的命。不信可以做个实验。”

       财神就在桥头上放了一个金元宝。一个乞丐过来了,刚走到金元宝那里的时候,头顶上一个飞鸟飞过去了,他抬头去看,结果没有看见金元宝。财神说:“你看,他没有这个命吧?我把金元宝摆在他经过的路上他都拿不到。”

       后面来了一个富人,骑着大马,穿着豪华,过来了。财神说,“你看我把金元宝藏在路旁的草丛下面。”这个富人过来了以后要解手,解手以后拔草当手纸,一拔了以后发现了金光闪闪的元宝,他就拿走了。

       这就说明,人的福气不一样。

       《入行论》里说,供养众生比供养佛更重要、价值更大,因为佛不需要那些钱财,众生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别人给个玩具、给个糖给他的孩子,父母亲就非常高兴,就是这个道理。佛陀、菩萨关心的是众生,你反过来把供佛的东西供养众生,佛、菩萨就得到欢喜。佛不需要你的供养,他不吃饭、不穿衣,根本不需要你的供养。供养仅仅是给自己培植福报,表示你自己的一片心。

       现在的佛教寺院、佛教圣地卖票,是非常不合理的。有信仰的人会往功德箱里放钱,没有信仰的人不放钱照样可以参观拜佛。2001年我到普陀山去了,一上岸就要买100元的票。我就说,这个穷人怎么受得了啊?!佛菩萨是为众生的。你卖票,富人没有什么,穷人连瞻仰、拜佛的机会都给剥夺了。这个是非常不对的!今年年初,佛教界在网上发了一份2000个汉传佛教寺庙的联合声明——从此不收门票。这个是对的。烧香拜佛,那是净化心灵的场所,你卖票做什么?

       现在佛教变味了,我早几天在北京讲课的时候就说过:一方面佛教教义、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现在知识普及了,信息化了,传播得快,所以佛教在西方发展非常快速。但是另一方面,佛教内部的腐败、商业化让佛教徒恶心,增加了离心力,他们不拜佛了,这是什么佛教嘛?寺庙控制香火,必须买他的香,必须买他的蜡烛,还设立名目众多的收费方式——这个佛多好啊,拜一下有什么好处啊——买票!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我看到网上还有说什么:一年365天,哪天是哪个佛值日,你要拜那个佛,你的本命佛是什么等等。这真是怪事啊!哪里有一年365天佛值日的呢?这些都是骗人的!这个没有佛教经典的根据。

       佛是众生的导师,和老师一样,他教导人们向善,怎么会变成寺庙的财神了?2003年我到三亚去,带着家里的孩子们去了三亚的南山寺。快到南山寺时,看到一群像施工队一样的人扛着那个大香。我就想:怎么过年的时候还有施工队吗?原来这不是施工队,那是烧香的,烧的香有一米多高、碗口粗,大家排成队,看着就像施工队。在“金玉观音”那个殿门口,有一个老头坐在那里,监督香客买票。据说就是这个老头子出了3个亿修成了那尊金玉观音。那么他坐在这里什么意思?原来每天这个卖票的收入要给他,什么时候把所投的资收回来了,就把这个佛像给寺庙。这是个很聪明的商人,但不是佛教徒,他没有信仰。

       我当时就考虑:这些人修寺庙为了什么?香客敬香、拜佛为了什么?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升官发财!后来走到那个半山腰里的阿弥陀佛殿,我就坐在院子草坪上的一个石凳子上,我说:你们愿意拜的就去拜,我今天不拜这个佛。这个不是佛,是财神!虽然他是阿弥陀佛,但他不是我心目中的阿弥陀佛,我就不拜!佛教圣地对金钱的崇拜到了这个程度,还有什么意思呢?佛教被现在的腐败引坏了。

       我朝拜五台山的时候,专门翻译了宗喀巴大师写的《文殊胜德云海赞》,印刷了一批拿去了。我进到一个寺院以后,看到售票处坐着一个老僧,在收香火钱。我把《文殊赞》给他,说:这是《文殊赞》。可他看都不看就说:“拿走,拿走,拿走!”哎呀,他就是这样对待佛经的。我就想,要是给他一堆堆钞票,他还会说拿走吗?现在的僧人成了这样的了。

       现在佛教的教义越来越深入人心,英国的教育法里加了一条:小学里要加藏传佛教的课。人家是这样重视,而我们的很多做法确实不如法。我无论到哪里做讲座,对这种腐败现象我都毫不客气,我是佛弟子嘛。北京的《中国民族报》上登过一则消息,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成都宝光寺的头香在年三十的晚上卖了100万;另一个是上海玉佛寺的头钟,卖了6万块钱。我对这个现象非常生气,写了一篇文章(按:本文题为《佛悲魔喜的种种现象》),批评他们。这个把佛教都搞成什么东西了嘛?本来城市里的人天天奔波于温饱线上,大家都很累,到了寺院是为了净化自己的思想,可现在寺院成了收钱的地方了,变相地收黑钱。你说,这样的做法怎么叫信徒们信佛教呢? 

       (二)佛教的分类

       我前面讲了佛教的定义,后面讲佛学的分类。

       第一类是佛教的科学知识,包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都是科学知识,属于佛教科学;第二类是佛教哲学,共有四家哲学:小乘的毗婆沙、经部哲学和大乘的唯识、中观哲学;第三类是佛教的伦理道德,是以慈悲心为基础建立的道德体系;第四个是修行体系,修心、修禅、做善事这些是佛教的修行体系。

       佛教不是什么迷信,但是,我说过,现实的佛教中有很多迷信。原因是什么?传统迷信、民间信仰掺合到佛教里头了,教义、教理却不懂了。中国的佛教八宗到了明末只剩下净土宗了,净土为什么能留传下来呢?因为它很简单:念一个佛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简单是简单了,但是,由此佛教徒的组成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从汉朝直到清朝,都是知识分子信仰佛教、朝廷信仰佛教,佛教属于主流文化,可是现在变成了文盲信仰佛教,信仰的层次降低了很多。为什么要信仰,佛是什么?法是什么?为什么要供养三宝?学佛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这些都丝毫不懂,是一种盲目的信仰。所以,这个中间,附佛外道、邪教就冒出来了。现在的人需要精神食粮,信仰就是精神食粮。缺乏正确的精神食粮,人们的精神又是处于饥饿状态,所以那些邪教、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看有市场,就都冒出来了。

       以前在批判XXX的时候,我们大学召开教师座谈会,我就说:“人饿了就只能吃草、啃树皮。为什么吃草、啃树皮呢?因为人的精神处于饥饿状态,而你们又认为佛教是封建迷信,大帽子底下把正信的佛教压死了,那些邪-教、气功就抬头了。”所以我说,治理邪-教的办法就是传播正信的佛法,让正法传播,只有能提高大家辨别正邪的能力,才能排除邪-教。

       现在大众向往佛教,大家都想皈依佛教,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佛教。我有一年到韩国去的时候,发现韩国有专门的佛教电台,24小时讲佛法。他们有4000万国民,其中3500万是佛教弟子。维持肉体需要饮食,我们的精神世界需要精神的食粮,那就是慈悲和智慧,爱和智慧。

       智慧,英文叫philosophy,我们中文叫做“哲学”。一般科学也需要智慧,生活也需要智慧,那么哲学上的智慧是什么?哲学讲的是最高公理,它研究宇宙和人类,总结出客观规律,讲出来就是哲学。

       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一句话:20世纪有两个误区,第一个是信仰唯物主义。大家都信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础,是第一要素。但物质是什么东西?你的唯物主义的物质究竟是什么东西?研究来研究去,越研究越搞不清楚了。爱因斯坦说过,空间、时间和物质都是我们的错觉;量子力学之父普朗克说:“我对原子的研究的最后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的!”现在量子力学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弦理论,它认为世界的存在、物质的存在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频率所创造的。

       我们说的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宇宙万物的阶段性成果,不是最终结论。18世纪的牛顿三大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被否定了,而爱因斯坦提出来的一些问题现在又被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否定了。佛教中观哲学认为,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相,是空,如光、声音等,都是这种情况。所以爱因斯坦说,时间、空间、物质是我们的错觉,这个说法就近于“空”了,只能用空来说明了。所以,朱清时说,现在20世纪的科学越来越近于佛教的结论而和佛教融合起来了。

       佛教有一个哲学派别叫唯识论,就是唯心论。唯识论出于佛教的《楞伽经》、《解深密经》等,是佛陀亲自说的,后来弥勒菩萨作了《辩中边论》、《经庄严论》、《辨法法性论》三论,再后来无著菩萨造了《瑜伽师地论》10万颂,是很大的部头。《瑜伽师地论》简称“地论”,我们藏传佛教认为是无著造的,汉传佛教认为是弥勒造的,这个看法不同,但它是唯识论根据的经典之一。另外还有世亲菩萨的《二十颂》、《三十颂》等。

       唯识论有新唯识和旧唯识。旧唯识就是《辩中边论》里说的:人的意识有两种认识功能,叫相分和见分。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眼睛反映事物,然后报告给了大脑,由大脑来辨认。这种对内和对外的认识功能,在佛经上来说就是“相分”和“见分”。相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将外界事物反映出来了,见分就像人的眼睛观看照片一样。这好像是两个东西,但这只是将意识的认识功能分成了两个,实际上相分、见分并非两个,都是人的意识。所以唯识认为,人的眼睛看得见、反映相,不只是人的意识对外的作用,对内辨认的作用也是人的意识。见分和相分都是意识的作用,所以叫唯识论,这是旧唯识的主要根据。

       新唯识则认为,见到事物的时候,识境同在——看到东西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和看到东西的意识同时出现,是意识决定。没有意识的人看不到东西,就如同盲人看不到东西——我的世界就是我的意识构成的。这个是新唯识的说法。

量子力学说,主观意识起决定作用,它认为量子的波粒二相性都是由人的意识造成的,意识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简单的唯识理论。

       中观哲学认为,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客观存在,不是意识制造的。比如,我坐在这个大厦里讲课,看见了这个大厦,大厦固然存在,但我不在这里的时候,这个大厦仍然存在,它不是我的意识的产物。这就是中观的看法。

       中观是缘起说,缘起就是众缘和合。比如,就我们这个大厦来说,它是由很多物质、材料造成的,还要有工匠的技术、设计等众多因素才能合成,这就是众缘和合。那么,把这座大厦一间一间拆开了抬出去,还是不是大厦?窗户不是大厦,柱子不是大厦,天花板不是大厦,拆开以后的材料也不是大厦,那么大厦的本质是什么呢?性空。没有所谓的物(自)性,凡存在都是缘起,因此存在就是性空,所以叫缘起性空。所以中观就是缘起说,缘起的意思就是众缘和合才成为这种存在。

       缘起性空指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相这方面来说,它是存在的,但是它的性是不存在的,如茶杯。包括一切存在都是这样的,分开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一氧二氢(H2O)是水的本性吗?水是化合物,两个氢原子不是水,一个氧原子也不是水,它们合到一起,依缘起之力变成了水。那么水的本性是什么呢?还有水的本性吗?这就是性空,这就是佛教的中观哲学。

       佛教哲学具体应用在什么地方呢?比如说,我们对名利的态度,我们叫名缰利锁嘛。社会上的人在乎的,一个是名,名分、地位,另一个在乎的是利益。但用中观哲学来分析的话,名利有什么可爱的呢?这都是身外之物,本来都是假的。比如,有的人爱好字画,收集了很多字画,他认为是真的,但专家鉴定以后发现这些都是假的,那他还会保存吗?有一年报道有一个腐败官员藏了一屋子的字画,结果一鉴定都是假的。这样具体地分析就可以破除自私心、执着心。

       我们身外的东西都是假的,家庭、朋友也都是众缘和合形成的,缘起的终究是空的——人和人有聚就有散,这是辩证法。有高就有低,有富就有贫,这是佛教的辩证法,简单地来说这就是无常,从无常这点来说这些都是空的。

       如果有长期永恒存在的话,那很好啊,但是佛经上说,我们的家庭就像是在市场上碰到的朋友一样,一块儿吃顿饭,吃完饭后各走各的路。人去楼空,家庭失散了,长远来说就是这样的情况。

       无常概括了整个存在,凡是存在的都是无常的。无常就是变化,不是人死了以后才叫无常,那是阶段性的无常,粗分的无常。细分的无常指时时刻刻的变化:昨天的我已经不是今天的我,因为身体有变化、思想有变化,有变化就是无常嘛。

       苦、无常等是佛教的基本原理。


       问 答

       问1:什么是六道轮回?

       答:轮回就是转世。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翻来覆去地循环。灵魂循环,肉体不循环。

       六道:上有天道(包括阿修罗道),分三种:欲界(玉皇大帝就是欲界天人),一禅天到四禅天为色界,再上面还有识无边天等无色界。

       中间是人道。佛教认为,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肉体有四大,或者五大:地、水、火、风和空(虚空、空间)形成人的肉体。筋骨等有形的东西都是地大,是土的分子;血液等体液是水大,水分子、水元素;体温是火大,火分子;呼吸是风大,气分子;身体上的空间,肠胃、鼻孔、口腔、胸腔这些都是空的,是空大,空元素。物质五元素组成肉体,加上一个识元素,就是意识,就称为有情众生了。

       以上是三善道,下面是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问2:怎么样区分真假上师?

       答:现在有很多假上师,需要调查研究。某一个地方的上师、活佛、喇嘛那些,可以到当地县上的宗教局、统战部去调查,网上还有“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可以到那里去查。

       是活佛不一定能称上师。上师是有学问的,就像教授一样,不是人人都可以当教授的,所以也不是人人都能当上师的。

       现在来汉地的藏僧一般都不是僧人,有的是牧民穿上喇嘛服装来骗人的。早几年西南民院我的一个学生,他现在是教授,他给我提供了一个台湾的光盘:大陆的一个僧人去那里给很多弟子灌顶,他拿着宝瓶就给大家头上浇水,嘴里念的是仓央嘉措的情歌。

       藏传佛教选择上师的办法,一看他的学问,二看人品,这两条是非常重要的。

       藏地寺庙的喇嘛、活佛出来灌顶传法的,鱼龙混杂,要了解清楚,那就是刚才说的,到当地去了解。现在信息发达,打个电话就知道了,问一下:一,某某“上师”、“活佛”,他是不是活佛?二,他是否具有上师的资格?这两条需要搞清楚。

       问3:怎样与自己心中不断生起的贪嗔痴相对抗?

       答:贪嗔痴是固有的病,是不正常的负面情绪。治疗这个病有三种办法,我那天在北京讲的时候就说过:第一个是对治。对治的办法就是,知道它的坏处,硬性克服,压服自己的情绪。比如,在贪欲生起的时候,想到它的不好的方面、会引起什么后果,多想这些。这是对治,树立理性。

       另一个是转化。一,转化情绪。比如,贪欲在佛教上不是本质的坏,也有怎么利用贪欲的方法。比如,搞事业有贪欲,想把事业搞大,但采取正当的策略、办法就不是坏的贪欲;我要利益众生,所以对福报有贪欲,但我是为了这一辈子得个好名誉,为了下一世积个福报,培养奉献精神,这样的贪欲是正面的,不算贪欲。这就是转化。

       二,转换情绪的对象。如尽量把仇恨的对象转换成自己的无知。很多哲学家都说过: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很多人因自己的思想情绪走上邪路,这样的情绪不好。佛经上说的很多:贪嗔痴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佛教上对人不分敌我,众生都是平等的。虽然他做了错事,但你自己也会做错事,所以要原谅别人,化干戈为玉帛,就这样转化自己的情绪。

       再一个是转化角度:和别人起了矛盾了,打架、吵嘴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当时,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这个问题——我如果是对方的话该怎么处理?这样就会原谅他的行为。再说,生气伤的是自己,不生气的人别人伤不了,能忍耐的人伤不了。我们在来这里的车上谈到周瑜,诸葛亮三气周瑜,把周瑜气死了。气大伤身,面对负面的情绪,要想到它对自己的坏处,换个角度看问题。

还有一个,我们想一想,当一个人用石头、棍子打了你,你肯定要找到那个责任人,要起诉、要复仇,但如果你走在山坡底下,山上滚下来一个石头把你的腿砸伤了,你怎么办?报谁的仇啊?

       最后,如果是我的子女犯了错误,怎么办?众生按照佛教来说都是母亲,是前世的父母亲、兄弟姊妹,而子女却很可能是自己的冤家债主,现在转世了,我们不认识了。这样想起来就会变得宽容,有包容心,用爱来转化负面的思想情绪。

       《法华经·法师品》里头讲了三个比喻:佛室是慈悲心,佛衣是忍辱心,佛座是空性。忍耐是最高的德行,有忍耐很多问题就化解了。

       问4:初学佛法的人该如何入手?

       答:学佛的人,不要盲目地学,先了解佛教的情况,看一些好的书(但现在的有些书也不一定好),要有辨别能力。佛教讲闻、思、修三步。

       有研究藏传佛教的学者说,汉传佛教是玄学,藏传佛教属于学术。玄学可以自由地解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术就不应该那样,必须很严谨,要讲根据、讲理论、讲逻辑性。所以,藏传佛教有个辩论的传统,老师上课的时候不告诉你问题的结论,而是提出问题,叫你思考、答辩,开展思维活动。这样做有个好处,能很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性。不但学生之间互相辩论,学生也可以和老师辩论:老师说的不对,可以否定;说的对了,接受。说的要符合逻辑、符合理论根据,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藏传佛教提倡闻思修。闻就是学习,看书、听讲、听课;然后是思考,把学习到的知识,反复地进行思考;第三个是修,确定下来的知识,可以照着去做,贯彻到行为中去。这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道路来走的,不是盲目的信仰,不是跟着父母烧个香、叩个头就是皈依了。

       皈依我以前说过,拿个皈依证不算皈依。皈依证就像党证,拿党证的就是党员吗?理信是思想上的信仰,是认识了以后从心底里生起的信仰,这个才叫做皈依。

       问5:为什么说念咒有好多功德?

       答:念经、念咒都有功德。比如说,咒声可以让身体振动,某一个字振动某一部分身体,这是声波的作用。我看过一个伊朗(或印度)的电影,一条毒蛇进到家里以后,念了一下捕蛇咒,蛇就痉挛蜷成一了团,被装到了布袋里。这就是咒的作用。

       但是,念咒有个前提——要练!一般地念念是不会有作用的,念上一、两遍还是不行的。必须要闭关修炼,或者念够一定的数字才起作用。北京有一个信佛的人,他的夫人身体很胖,生不了孩子。后来他老婆念了100万绿度母咒,男的自己念了100万咒,够虔诚的了,结果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很神奇。像这样地念当然有作用。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