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后做佛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02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2358

大图2

多识仁波切

       佛法分三乘:人天乘、声闻缘觉乘(小乘)、菩萨乘(大乘)。乘是人生道路。故将三乘之道,也称三士道,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下士道修十善,得人天果;中士道发出离心,修戒定慧,得阿罗汉果;上士道发利众菩提心,修六度,得佛果四身。

       所谓“人天果”,就是转生人间和天堂。人间和天堂都在六道轮回之中,都有生死苦,不是终极乐土。

       六道有地域说和心态说。

       按地域说,海上陆地四大八小洲是人类居住之所,称人间;天界分为三界,即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有六重天,即四王天、三十三天、无争天、喜足天、乐化天、他化自在天。此天生命,沉迷于五欲享乐,故称欲界。

      色界有十七重天,即一禅天三重、二禅天三重、三禅天三重、四禅天八重。色指身体,此天生命,色身伟岸庄严,故称色界,以禅为食,故称禅天。无色界四重天,只有意识,没有可见形体,故称无色界。无色界是非物质的存在,神鬼之类能量性的存在,均属无色界。

       心态说是主张以苦乐感受划为六道,认为人世具备六道。心中充满快乐,无苦感者为天;苦乐参半者为人;嗔恨心强,好争斗者为阿修罗;愚昧无知者为畜生;常受饥渴之苦者为饿鬼;受水深火热、饥寒交迫苦者为地狱众生。

       佛经上说,人道优于天道。其优越性在何处呢?就在有苦这点上。有苦才能尝到苦,磨练意志,使人趋于成熟;有苦才生离苦得乐之志向。如王子悉达多在亲眼看到城门外生老病死苦的悲惨情景时,萌生出离心,毅然绝然放弃王权娇妻,走上了成道之路。一般受挫折处于逆境时皈依佛门的多,处于顺境时信佛的很少,这也说明知苦才能求乐。佛法中将苦谛列为四谛之首,可见其用心。

       从自己的苦想到别人的苦,从自己离苦得乐,想到众生离苦得乐,这便是大乘心、菩萨心、如意宝心。六字真言中的“嘛尼”,和四臂观音双手在胸前所举的摩尼宝,就象征这种利众大心。

       在三乘佛教中,人天乘是基础,虽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心,但是贤劫千佛降生人间,人间才有佛法,转世人身才能遇到佛法,人生多苦少乐或有苦无乐,再加上人有智能,因而有认识思考能力,有厌苦喜乐的天性,有改变人身的欲望等。

       更重要是人心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人心没有善恶愚慧的本质。心由境生,心随境转。就是说人心善恶愚慧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人心随着客观环境转变。人心的可变性,即空性,就是佛心。如果人心本善,就不会变坏而作恶;如果人心本恶,就不会变好而行善。经验证明,人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的。这种情况就证明了人心无自性,是空性,具可变性,——这是人空。不仅是人心无自性,而且一切事物,一切存在都无自性,是空性,具无常可变性,处于一刻也不停的变化中,——这是法空。

       人空、法空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性空不是否定万物的存在,而是肯定缘起。“缘起”指事物形成的众因素、诸条件。

       佛教是在掌握人和客观世界的生灭存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实施教化的。也就是说,佛教根据人心的空性,可变可教的特点,制定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净化改善人心的实施方案,——这就是显密佛法。

       佛教解脱的道路从人开始,中间经过平常道,或非常道,终极到达佛地。从人到佛的过程,就是从心的污染,到心的净化过程。

       人心受污染,并不清净,这是人世变成苦海的根源。要改变人生,要改造苦世,把苦海变成幸福的天堂乐园,就必须从造苦造乐的人心的治理净化着手。所谓“人心不净,天堂是地狱;人心若净,地狱是天堂”。“天堂不在别处寻,人心净处是天堂。”就是说明苦乐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心智所造。物质固然重要,但没有人的智慧,物质不可能自然形成现代科技、现代社会。有人说,人的智慧是人脑的产物,人脑是物质,故说物质是第一性的。那么设计精密的人脑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人天乘下士道有优劣之分。属于佛法的下士道指:不聋、不哑、不傻、心理正常而无邪见、生在佛教文明环境中等暇满人身。这是幸运的人类,属于优越人乘。这是进入佛道的基本条件。因为虽得人身,聋哑傻子难知佛法,心理不正常而持有邪见者拒绝佛法,不在佛教文明环境中者接触不到佛法,这都是与佛教无缘的人类。

       人天乘下士道皈依佛教的目的,在业力轮流转世过程中希望保住人类的界位,世世转生人身,不堕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皈依三宝,行十善。

       皈依因三宝,就是“求助”于三宝之义。即求诸佛作导师,指引道路;求佛法做药,治疗无明顽疾;求圣僧为伴侣,同行解脱之道。

       皈依果三宝,就是建立目标,立志做佛,行菩萨道,做菩萨。借助因三宝的因缘,成就自身果三宝,才是皈依的真正目的。

       三乘皈依,名同实异。人天乘皈依动机是:求助三宝,解脱三恶趣,转生人天道;小乘皈依动机是:求助三宝,解脱三界烦恼,做阿罗汉;大乘显宗皈依动机是:求助三宝,成就菩提心,解脱所知障,做遍知佛;密宗皈依动机是:求助三宝,助行方便快速解脱道,此生成佛。

       放弃十恶,便是十善。十善是:不杀生,不侵占别人的财富,不淫乱,不说假话,不说粗恶语,不说挑拨离间语,不说引起是非语,不生贪心,不生害人心,不持邪恶见。

       做人要以圣人贤者为榜样,行十善,戒十恶,有理性,讲道德,讲礼貌,信因果,孝敬父母师长,善待家人部下,以诚交友,认真做事,信守承诺,为人谦虚本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虽利己,也不损人。——这些做文明人类的基本原则,虽是世间法,也是佛法的基础。学佛如建高楼,做人如打地基。如果地基没有打好,建起高楼,也是危楼。所以,学佛的基础是做人。人尚且做不好,休想做佛。因此,学佛的原则是:先做人,后做佛。

       上述做人的标准也是衡量真假正邪佛教徒的标准。

       人有我执,有私心,虽然人人有佛心,但佛心被贪嗔痴魔心掩盖,不能放光;虽然人人有慈悲爱心,但慈悲爱心被自私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不能发扬;虽然人人有慧眼,但慧眼被无明蒙蔽,不能明察世事虚幻的本质。这都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痼疾。医治这类心理痼疾,除服佛法良药,有别的方法吗?

       佛经中说,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的“四圣谛”中苦谛如疾病,集谛如病因,道谛如药物,灭谛如病愈。《菩提道次》中教导说,视上师为医师,视佛法为医药,视修心为就医。八万四千法是八万四千方剂。佛法有心理治疗和净化精神世界的作用。故说,佛法是精神科学。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