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活佛:重视修寺、灌顶是佛法将要灭亡的征兆
多识仁波切
一般来说,念诵般若经固然好,但如果能够禅悟般若更好。般若经谈的是空性智慧,显宗叫般若,密宗里就是大手印。禅悟般若就是禅悟空性智慧。
我们的“乐空不二大手印法”有人问是否有简便一些的念法?就是念“您是上师您是本尊您是空行与护法”那四句。
但是乐空不二法也是要观修。念诵不是主要的,念是为了记下口诀,主要是怎么观。乐空不二、显空不二,结合现实,从眼前有的这个东西上看出它的空性,现空不二嘛,即看到有又看到空。不是先看到有,然后看到空。而是看到有的同时悟到它的空。观想本尊即是有的又是空的,是空幻的,就像彩虹一样。悟空就是从现有的这个东西上看到空,不执着。
没有禅定经验的人要训练自己的意念,对一个事物先推理出它的空性。对现实世界,既看到有也考虑其本质是空性的,就是看到空性、不实,使自己能够不执着。
观本尊、静坐、观空,什么也不要想,就是一片空虚,有大神力嘛,无色无相,神力就是很大的力量,不可思议的力量,无色无相。不要看着生气、不要爱好,该生气的地方不生气,该贪爱的地方不贪爱,对世界上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不执着,破这个执着。光是口念不起作用,念的那个意思、意念要结合自己本身的思想,就是般若,般若即是空慧。
无色无相,观的时候就像天空一样,没有色没有相,这种观想以后产生很大的能量,就是神力。观定,入定以后观定,这要看我翻译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的“止观”,止观是一种方法,中观是懂得了:空是为什么?就是缘起。任何万物都是缘起,任何事物都是空性,凡是缘起的都是空性。中观就是点明道理,看了树是不是缘起,它是怎么生长的?它有没有自性?一物可以推广到万物,一物的空可以推广到万物的空,然后就观空。这是懂得了道理,从道理上证空,认识空性的道理。
大手印就是不管空性不空性,道理上不讲空的道理,就是不想别的东西,静坐以后就是观自己的心,观空就是观心,“啊嘛那斯”就是四个字,啊嘛那斯就是大手印的意思,心空无物,心是空的,观大手印的时候,首先是找自己的心,在体内?在体外?心到底是什么东西?找不到的时候守住这个空性。
心就是虚空一样,无大无小,无色无相,大而可以欲盖三千大千世界,小而针尖大,微尘的里面都可以进入心,所以就是观修呢,观空,眼睛闭了看不到天空。观就是观心,自己的心就像虚空一样,无色、无相、无物、空幻,久而久之就产生能量、产生神通。
经常自己念《心经》的时候要想到无色无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物质,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物质,色、声、香、味、触,眼睛看到的颜色、形状,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嗅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酸甜苦辣,身体触摸到冷暖、硬软。这些是五官,然后就是心,第六意识,人的心靠这个根识产生的,眼识产生了以后跟着心产生了,第一刹那五官识,第二刹那是心识。
比如看见个东西,看见只能反映,那是男人吗女人吗?穿的是什么衣服?这些眼睛分析不了,就是第六意识心识分析,凭经验啊。思想是排他性的,思想意识不能像眼睛看一样全息全相,心里想到树的时候想不到天,想到路的时候想不到车。
析慧,心是分析思维,人的思想都是分析的,好坏、长短、爱恨那些都是两分法,分析的对立面的存在,相对的思想才能存在。东、西这个都是分析的,分析的智不好用,要真正体验,就是自己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的,眼睛看到的、思想性的东西都是不正确的,都是有相的东西,以相见如来,如来非相。如来是思想境界,不是一种相,不是大威德,不是释迦摩尼。佛是一种精神境界,无处不有,到处有,是能量的存在。佛不是在哪里,世人到经堂里去庙里拜佛,好像佛就住在庙里,实际上这是对佛的认识错误。
初学的人,初学的层次才这么理解。佛就像空气一样,佛是遍智者,他的思想所到之处就有佛身、佛言,身言意是不相离的,哪里有佛的思想哪里有佛身、佛语。比如转的时候不需要绕佛,不需要绕寺院转,你转的里面大千世界整个无数佛菩萨存在,磕头在家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
人们献佛的不是奉献物质,而是精神贡献,太阳月亮可以当做光明来奉献。自己磕头的时候,想象自己用分身法,亿万个自己在磕头,亿万个自己在念佛,那样的话,亿万个灯花香,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水花香灯食品音乐都可以献。我们是有相的,有相的是低级的,无相的才是高级的,佛无相才无量。释迦摩尼虽然活了81岁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存在,佛经里有一句话,把自己的身言意,身上的每一个微尘都观做佛像,佛身,佛言,佛意,自己就可以成佛嘛。
一般的先有仪轨,大威德、胜乐,初学的人来有仪轨,学了以后整个不是那么个境界。头上的五佛,头顶就是毗卢佛,喉间是阿弥陀佛,心间是不动佛,脐中是宝生佛,密处是不空成就佛,佛眼佛母代表地大,麻麻盖代表水大,白衣佛母代表火大,度母代表风大。
凡是人身都是四大合成的,微尘——现在的遗传细胞那些都是微尘积起来的,有形的都是微尘积起来的。比如密集仪轨里面,这个大脑观成毗卢佛,喉间一直到发际观成阿弥陀佛,五佛就是这样观的,实际上是可以观成微尘,头顶的毗卢佛就像微尘一样亿万个集成,整个大脑都是毗卢佛,喉间的阿弥陀佛并不是一个阿弥陀佛,身上的整个微尘观成阿弥陀佛,心中的不动佛观成身体的亿万个微尘,都是不动佛。
四大五佛,身体上的毗卢佛就是地大(土),身体的肉啊骨头啊,筋啊都是毗卢佛,地大。然后水就是人身上的血液、淋巴、尿这些水分,人的身上80%是水分,麻麻盖佛就是水大。火大就是贵格尔冒(白衣佛母)代表的,实际上火大就是自己身体的温度。风大就是呼吸,遍布全身的都是遍身气,每一个毛细孔都出气,但是一般的不观,主要是观气,上行气,下行气,心气,平等气,肚脐是平等气,说话的时候呼吸是上行气,排泄的时候是下行气,遍身各个毛细孔的是遍身气,视觉气,听觉气,味觉气,嗅觉气,触觉气,十大气。
我翻译的断法,心间观五空行,每一个空行周围是1000个空行母,周围要观1000个空行母围绕,身上的微细血管是3500万,都观成空行母。
佛教不是表面上说的,表面上说的是给初学者,仪轨都是引导初学者入道的仪轨,入了道以后,身体都是自然佛,“是心是佛是非是,非心非佛非是非,试把是非皆坐断,管他心佛作何依。”这是雍正皇帝写的诗,很有意思。第一句是肯定句,对心,对佛,对是非,是肯定的。从世俗谛上看,心,佛,生活中的是是非非,都是实际存在的,第二句是否定句,心,佛,是非,没有自性,第三句是假若把是非都断除,没有是非,第四句,心因境生,心与佛,没有所依的是非,心佛都不存在了,全都空了。
没有死生,不生不灭,不常不断,这个就是无为法。凡是世间的事情,都是有为法。禅家说的,“心随境转是众生”,心跟着外面的事情转着就是众生,“境随心转是佛陀”,好事坏事跟着心转是佛陀。世人就是心随境转,分是非啊,好坏啊,爱憎啊,这些都是事境,心随着境转,那个就是愚昧众生。境随心转是佛陀,好、坏、爱、恨实际上都是一心所为,自己的心里的看法造成的,实际上是没有这个爱恨的客观基础。
想通了,悟开了,就能够把握心,世界上的“万物是心造”,不是心里想的怎么就长个什么出来,不是这个意思。万物心造有两个意思,唯心主义的万物心造和中观的万物心造。你把坏事当好事看,把好事当坏事看,这个不就是心造吗?境随心转,悟了以后,把万物看透、参透,爱啊,恨啊,有什么意思?人就活着几十年,还能不能活不到几十年,不一定。
今天活着呢,明天死了也不一定,所以禅家诗里说,昨天是前世,今天是今世,昨天就像前世已经过去了,睡醒来了就是今世了,昨天是前世,今天是今世,明天是来世,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台湾印顺法师的中堂里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人看上去一进门就是不祥之兆,实际上说的是生死是悟道的基础。无常这个大家都懂不了,看了别的事物无常,没有想到自己也是无常。想到无常,名利地位都没有意思。无常是入道之门,亲师是学道之门。
现在众生茫茫,学佛的里面真正懂得佛理精神的没有几个。念经啊,做法事什么的,不做心的净化。前几天群里发了个扎什伦布寺的一个老格西的语录,太有意思了,说重视灌顶、重视修寺,这些东西都是佛法将要灭亡的征兆,大家整个该抓的不抓,不抓修心,光灌顶,灌上个顶起什么作用?说的话太有意思了,老格西说的很有道理。
——多识仁波切三亚开示录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别指望佛教辞典能让你懂佛经
下一篇: 佛教该这样评判一个法师的水平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