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解说(上)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3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2307

微信图片_20181004152707

多识仁波切

        一、法的概念

        “法”是Dharma(达摩)的译名。佛教中对“法”的含义有许多种解释,但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含义:

        1.存在、事物、所知对象;

        2.道路、悟境;

        3.文化、生活习俗、生活方式;

        4.慈善行为,纯洁高尚的德行;

        5.教义、教言、修道行为,等等。

        对佛经中出现的“法”这个词,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地理解,不能光凭辞典的解释。辞典中的词是死的,语言环境中的词是活的。佛法若无传承,光靠经典和辞典对经义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理解。

        就以这“法”字为例,“诸法性空”的“法”是指事物、存在;“八万四千法”的“法”指教理和方法;三宝中“法宝”的“法”是指思想和智慧的精神境界。如果不撑握每个词的各种含义和对境具体用法,怎能算掌握“声明”?不掌握“声明”就不能说“懂佛经”。

        但真正想掌握佛法的人,都需要有严格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地精读细研的精神,不能浮光掠影。佛法也称圣人之道和正人君子之道,正如喜饶嘉措大师说的“佛法具有‘高尚’和‘正确’的双重含义。”

        佛法从性质上分,有属于教育手段的“教法”和属于思想境界、意识形态的“悟行”两种。前一种是正确解释万物之理和解脱之道的佛法经典及其解说理论;后一种是指如法修断所获功德和认识破断、智慧的功能,简而言之就是灭谛和道谛。

        比如背诵数学教材的原理、计算公式,是“教法”。通过学习数学所产生的计算能力才是“悟法”或“悟行智慧”。悟行离不开教法。

        真正的佛法指的是“悟性”和“行法”。轻视经教,正是忽视了“教法”和“行法”的因果关系。

        从本质上说教典、教材、教法是施教手段,是“播种技术”,如果不与思想实际相结合,就起不了法的任何作用,等于没有得法,如懂佛法的邪教徒和口头信佛法的人。

        不仅要懂“播种技术”,而且应用播种技术进行实际播种上,使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当你获得丰收时,才可以说你得到了“实法”、“真法”。在此之前,不能说你有“法”。

        所谓得到“佛法”是指产生道智慧、道功德。这种境界在见道以上。

        资粮、加行二道,虽有善行,但属有漏之善;虽有性空正见和分别善恶之见,但都是概念性的认识,不是开悟正见、现观正见。因此,在这一阶段,还不能说获得真法。

        见道以上生出真见之后,才算此人获得了真法。

        佛法的真法轮被看做是见道智,不是指一般说法活动,其道理就在这理。在圣道中虽然有真法,但还不完善,成佛之后,才会有圆满的、真正的法,皈依法的目的也才算完全达到。

        二、教法的定义及分类

        (一)佛法教法的定义。

        按《宝性论》,法的定义是:“与正确的事理相联系,破除三界烦恼,展示净灭利益,为大德所说者为佛法(大德指佛陀)。”

        按慧光《解论三百颂》自疏《光论》,法的定义是:“述说三学义(三学是戒学、定学、慧学),内有三法印(三法印是诸行[有为法]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始、中、末皆善,此乃佛所言。”

        按世亲《说论》,善法的定义是:

        制伏烦恼敌,

        救护堕恶趣(恶趣是畜牲、饿鬼、地狱道),

        具治护二德(治护是医治烦恼症,保护众生),

        别教无此法。

        在《宝性论》中说,凡对佛法解说的论著符合以下三个条件者,可按佛经对待。这三个条件是:

        1、立论完全符合佛法的原则;

        2、信念纯真、思想未受邪说影响者所作;

        3、内容合乎出世解脱目的。

        (二)教法的分类。

        教法或教言佛法,分佛言经典和佛弟子解说佛经的疏论两种。

        佛言经典分显法经典和密法经典两个部分。

        显法经典分经、论、律三类。

        密法经典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类。

        显教经典经、论、律又称“三藏”。“藏”原义是“粮仓”,因经典知识内容极丰富,故以“粮仓”作比喻。从“三藏”的内容上粗略地分,或者说从宗旨上分:

        “律藏”主要讲佛门戒规;“经藏”主要讲禅定;“论藏”主要讲智慧。但这仅仅是从总的方面说的,实际上“三藏”的内容都是互想交叉、互想渗透的,并不那么单纯。

        布顿《佛教史》中说:“讲说三学者为‘经’;讲说戒学和心学(禅定学)者为‘调服’(律);广泛显示,抉择辨认诸法的智慧者为‘阿毗达摩’(智慧论)。”

        三藏佛法并非全部是佛祖亲口所说,其中有的是通过佛祖的禅力加持,由大菩萨说的,如《般若心经》;

        有的是由大菩萨说,佛祖以“是这样、是这样”的肯定口气加以认可的,如在佛经后面注明佛祖认可的许多经典。密宗四续部经全部是佛祖亲口传的。佛陀传密法的对象都是菩萨利根弟子,即“白莲”、“珍宝”似的弟子。一般声闻弟子连大乘法都接受不了,怎会接受密法呢?所以当时佛只对那些大机利根弟子秘密传“续”,并按《续部经》规定,严格保密,密修密证,未能广为流传。

        一般群众弟子,不知有大乘法,更不知有密法。直到佛涅槃四百年后,萨热哈和龙树时代大乘法和密法才得到长足的发展。

        现在有些研究佛教史的人,受小乘教的思想影响,说什么“密咒大多来自婆罗门教”,“明咒起源于吠陀经之咒术”,说什么“一切咒语术数之学,均非世尊所喜”,说什么“若照佛陀的本怀而言,推定密咒之为晚出或增订”,甚至说什么“大乘经典中的密咒都是后增”,佛教中的“止观”、“瑜伽”来源于外道经典《梨俱太陀》,“释迦不以瑜伽为达到解说脱的最高方法”等(见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

        将他们的观点归总起来有三点(对密教质疑的人):

        1、密法密咒非佛陀真传,来源于婆罗教吠陀;

        2、世尊反对一切咒语术数,大乘显教经典《般苦》、《法华》中咒语都是后人加进去的伪造成分。

        3、佛门的止观瑜伽来源于外道的《梨俱吠陀》,释迦不以瑜迦为达到解脱的最高方法。

        他们的这种观点,不但否定了密法,甚至连佛教的止观都一起否定了,我不知道他们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佛法内容虽广大无边,但归结到一起,只有三个字:戒、定、慧。“止”是“定”,“观”是“慧”。把“止”和“观”都否定了,他们认为的“最高解脱之道”又是什么呢?

        宗喀巴大师根据龙树、无著等佛教大思想家的理论,得出结论说:“佛地的一切殊胜功德都来源于禅定。”(见《菩提道次第广论》)

        因为定能生慧,无定,慧从何来?慧为解脱之门,无慧如何解脱?

        他们一方面说:“释尊特重于八正道”,另一方面却说什么“释尊不以瑜伽(止观)为达到解脱的最高方法”。如果不是喝醉了酒,怎会说出如此自相矛盾的话?

        八正道中属于禅定和智慧的就有五条,八条中去掉五条,还有什么八正道?

        加行道四级是修止观的层次,见道和修道十个层次的菩萨只有在定中才有无漏智,见修二道断惑悟真,只有在定中才能进行。这位处处以了解释尊“本怀”自居者,不会不知道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吧?怎能说佛不以止观为达到解脱的最高方法呢?

        菩萨的最高解脱目标不是破除细分的所知障吗?破除细分所知障的惟一法宝是金刚禅,那么怎能说禅定不是达到解脱的最高方法呢?

        瑜伽止观是佛法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凡佛法都是由佛传授。释迦牟尼所传的所有法,都是由过去许多佛传下来的佛法,不是从婆罗门等世俗旁门外道那里传来的世俗的文化。这是佛经中统一的说法。

        真正的佛教徒,对佛陀之言不会产生怀疑,只分辨了义与不了义。

        把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止观瑜伽说成是来源于婆罗门教奉为“自生圣书”的《吠陀》,那是对整个佛经内容可信性的否定。

        如果说《般若部》、《华严经》的咒语、陀罗尼都是后人加进去的伪造成分的话,《般若》等许多经典中的“等持”陀罗尼有关的大量佛语经文都是后人“加进去的”吗?有铁的证据吗?

        密法经典若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出现”的,龙树、无著、提婆等人的无上密论著,又该作何解释呢?

        这类妄言绮语本身就是见不得智慧阳光的晨霜,不值得反驳。但如果任其泛滥,会使很多缺乏分辨能力的好人上当受骗,对神圣的显密大法产生不敬之心,甚至毁佛谤法,造恶堕之业,永断善根,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

        在藏传佛教大藏经《甘珠尔》(佛经)一百零八函(约三千万字)中,四续部密典占百分之五十;《丹珠尔(印度佛学大师的疏论)共有二百三十多函(约七千多万字)中,密续疏论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藏传佛教各派历代善知识所著显密经论仪轨,至少有一万多函(这是最低的估计),其中密法类经书占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藏传佛教十分重视显密佛法的学习和研究,经论著述甚多。

        宗喀巴著书十九函(约五百七十多万字),布顿大师二十六函(约七百万字),保当大师一生著书一百三十二函(约四千万字)他是藏传佛教大师中著述最多的一位。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