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唯识宗的佛心认知
众生心中无始以来,传递不息,自然获得在内根中的无漏智种子。在未经习修的原始状态为真如自性种,经过学修而产生断证功德的,称为引发种。
如《菩萨地》中说:“种姓简而言之有两种,自性种和习生种。自性种是菩萨内六根显现的差别,是无始以来连续不断、自然形成的。习生种(就是引发种),是前世修习善行形成的。”
每一个众生无始以来轮回,就像一个圆圈一样,是封闭的,找不到头尾。解脱就是脱离六道轮回圈,按世俗常规没办法超出这个圈。脱离常规,才是解脱之道。
在唯识宗中有遵六识说、遵八识说两种。
遵六识说的唯识派认为,“内根中的无漏智种子”的“内根”是指第六意识。这派的代表是法称和陈那。遵八识说的唯识派认为,“内根”指阿赖耶识,认为真如佛心是藏识中的无漏智种子。其余观点两派基本相同。
唯识家持“五种性说”:认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有不变的特定种性,另外还有一个不定种和灭性种。就是说声闻的种子永远是声闻,缘觉的种子永远是缘觉,菩萨的种子永远是菩萨,这叫做“特定的种性”;另外还有“不定种”,可以随缘转变种性;“灭性种”,就是无性,旧译为“一阐提”,就是佛心已毁,不可救治之意。
毁性而永无解脱希望的有四种人:一是专造恶业的人;二是以大嗔恨心毁掉善根者;三是心中没有解脱善根者;四是虽有微薄善根而缺乏无漏种子者。
有些人虽然有大乘种而不能开悟者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烦恼习性重;二是受恶友的影响,受社会上各种外道邪论、邪说的影响;三是忙于糊口之事而无暇学修,不能引发他的种性;四是沉沦为奴而无学修的人身自由。
以黄金比喻大乘自性种,自性如黄金宝藏、如金放光、如金纯真、如金可做宝器,以此比喻大乘自性种是无量功德的宝藏、具无我智慧、无烦恼杂质、产生禅定神通四法。
以珍宝、宝藏比喻引发种,引发菩提之因、无我智慧,禅功德以及利乐众生之事业。引发就是经过修行以后将隐藏的一些东西发挥出来,使佛心明朗起来,明显显现出来。比如一块玉,经过能工巧匠加工雕琢以后变成一个玲珑剔透的玉佛。
在《庄严经论》中将大乘种性比作能生出繁枝茂叶的功德树、结出无上菩提果的菩提树种子。
佛种就像菩提树的种子一样,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生成一颗大树,没有适当的环境的话,永远是一颗种子。这种大乘种性的表征是:自然具有强烈的慈悲心、笃信大乘佛法、做利益众生之事而不畏艰辛、乐善好施等。与此相反的就是小乘种。
唯识宗的“五种性说”是一种不了义、权变的说法。从大乘佛心论的观点来说,一切众生都具佛心,都可以成佛,没有“一阐提”,没有小乘、大乘的区别。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成佛的基因·佛心论
下一篇: 多识活佛:对释明贤《法宝论》一书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