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与藏传佛教(讲法)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10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4874

   藏文化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前来听讲的朋友们:

        下午好!

        这次,牛博士、王博士请我来讲一讲藏文化与藏传佛教。

        首先,为什么称藏文化、藏传佛教?“藏”这是个汉语名称,国际上称为“图伯特”(Tibet),图伯特就是藏族。藏,指“后藏”、“前藏”,因此叫藏。实际上,藏族地区不止于前藏、后藏,包括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在内的五省区都有藏区,他们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康藏高原。

        我们要了解一个民族和它的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它的环境。大家知道,人是环境的动物,他的文化、信仰很多都和环境有关。过去我们常说:江南出才子佳人,江北出英雄豪杰。这个才子佳人和江南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藏区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高寒、缺氧、高海拔。所以,有些学者把青藏高原称作生命的禁区,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生命在这里存在不了。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产生出了一个非常坚强、重视精神文化的民族。世界上的民族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重视物质的民族,一个是重视精神的民族。我们西藏的物质生产落后,但是它有很好的文化内涵,这个民族的信仰和它的文化的特殊性知名于全球。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生活环境高寒缺氧,又不生长农业作物,在这种环境中,大部分人口是牧业民族。牧民逐水草而迁移,就是说,夏天,哪里水好、哪里草好,就往哪里迁走,没有一定的居住地方。他住的房子是牛毛帐篷,这是牧业民族特有的住房,因为木头房子、土木房子是迁移不了的。所以,藏族文化自古以来也叫做黑帐篷文化。

        还有丧葬习俗,有些人理解藏族的鹰葬或天葬可能是从佛教来的,实际上这和它的环境有关系。面积广大的草原、高原上没有树木,没有办法火葬,只能鹰葬(天葬);在大江大河两岸可以实行水葬,就是人死了扔到河里、江里;靠近山崖的地方就实行悬棺葬……这些葬俗和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佛教的传入给天葬这种葬俗赋予了佛教的内涵。很多人觉得把尸体扔给鹰吃,很残忍,实际上在佛教来说,人死了就是一具臭皮囊、僵尸,怎么处理也没有残忍不残忍的问题。人的存在主要是精神,死了以后还要做一些善事,所以给饥饿的鹰施舍自己的身体,这是最后一种善心善行。

        所以,这些问题离开环境都没有办法研究,任何民族的服饰、葬俗等等都和它的环境有关系。

        藏文化和藏族的信仰,从历史上来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很古老的原始文化,是典型的藏语言文化;第二阶段是本教文化,这是佛教传入前的文化;第三阶段,七世纪、八世纪传入了佛教文化。

        每一种文化、信仰都离不开它的人文背景。最早在阿育王的时代,佛教向外传播到了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这些东南亚国家,据说还传到过阿拉伯的叙利亚等地,这是小乘佛教阶段。第二阶段是北传的大乘佛教,就是现在的汉传佛教。有一种说法是,大概在公元前2年,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2年,总之,在公元纪年之初佛教就传入了中国。藏传佛教是七世纪中叶,藏王松赞干布的时候传入的。松赞干布大概与唐太宗同时,是在唐朝初年。

        三种佛教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佛陀说法分为三次法轮,即三次大型的讲经活动,内容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法轮是四谛法轮,讲四谛法以及戒律,属于小乘佛教,没有大乘教的内容。小乘教以自救为目的,众生以自己解脱六道为目的,没有大慈悲心,不涉及众生的问题,他的心胸狭小。小乘就像小船一样,度的人很少,所以叫小乘。

        第二次是大乘法轮。大乘就像大轮船一样,它是以利益众生、度化众生为目的的,“无我利众”是大乘佛教的特点。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但它主要是显宗。同属大乘佛教的藏传佛教除了显宗以外,还有密宗,显密结合是藏传佛教的特点。藏传佛教在前弘期(七到九世纪)出了很多留学印度的高僧,有名的藏族翻译家大概有300多名,他们去印度主要是学习佛教。藏传佛教比较完整、全面地引进了印度佛教,这是藏传佛教的特点。

        除了佛教以外,藏族还引进了印度的世俗文化,即十明文化。十明就是大五明、小五明。大五明中的内学就是显密佛教文化;除了佛教以外,还有因明学,这是内外道共同的学科,印度教以及其他的教派也使用;第三个是梵文语法语文,有整套的梵文语言学,连梵文词典都翻译过来了,而且至今都有传承。学佛的人、研究佛教的人必须懂得梵文,因为佛学经典很多来自梵文,所以我们从小就学习梵文。

        季羡林先生曾经对甘肃省的原副省长罗奘(藏族)说:你们藏族是对世界文化有贡献的民族,比如梵文语法的传承只有藏传佛教有。所以,他建议我们民族学校建立梵文专业。他说,汉地培养了几个人,但人数很少,没有人搞这个专业。

        五明中的第四个是医学,藏医。人类的生存靠医学,藏医从根源上来说,是印度医、汉医(中医),以及其他周边各民族,如伊朗的医学、木雅医学等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先进的包括医疗学、药物学在内的医学系统。现在许多中医和西医治不了的疾病,藏医就能治。早几年,藏医在日内瓦获得了国际奖,当时有人说:我们中医还没有获得国际奖,你们藏医就获得国际奖了!这个是医学方面。

        另外一个就是工艺学,包括手工、冶金、炼金术在内的很多古代的手艺,还有诗歌、文学、舞蹈、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这些都包括在工艺学中。以上是大五明。

        小五明,第一是诗学。古代没有文学这个名称,都是以诗学为名的,古代的文学概论就是诗论,比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还有翻译成藏文的《诗学明镜》。诗学实际上还包括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和修辞学。

        我50年代开始就教诗学和藏文语法。我们学校有个老师,把《诗学明镜》里头修辞上的比喻格作了归纳总结,比喻格分明喻和暗喻,暗喻20格,明喻32格——仅仅是比喻格就有32种,用不同的手法做比喻。这让汉族的语文老师看了感到特别惊奇。诗学的内容还包括辞藻学。辞藻就是名称,比如“太阳”一词在藏语中可以有70多个不同的名称,山、水、鸟、神灵等等都有各种名称,做诗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名称来描写、表达这些事物。

        第二个是音韵学。过去汉族也有《广韵》这样研究音韵的著作,如平上去入。绝句、诗词都是讲格律的,藏文也讲格律,所以这个是一门学问。

        三是天文历算。除了音韵学以外,藏族的天文历算也很发达。上世纪80年代,拉卜楞寺的天文学家桑珠先生曾被请到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去上课,给他们传授藏族的天文学知识。比如日月食,现在要用很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算,但是,藏传天文学只需要用一个沙盘就可以算出来,而且计算结果完全符合实际观察。九大行星的天文轨道的计算,藏传佛教里头也有。我们天堂寺过去有个很有名的天文学家,叫俄廓•郎仙尼玛,他绘出了九大行星的轨道,有模板。他带的弟子中有两个德国人——德国人跑到藏区来学天文。后来他的两个德国学生第二次来看他的时候,走到离天堂寺几十里的地方就回去了。他们为什么回去?因为他们看磁场发现他们的老师已不在人世了。他们说:我的老师不在天堂寺了,因为没有他的气场了。人是有气场的,功力高的修行人磁场更强烈。这是天文历算,也叫白算,现在西藏每年都还在出版藏历历书。除了白算以外,还有黑算,就是周易八卦、算命、预测这些,都包括在黑算里面。

        小五明的第四个是历史学和文学,包括很多印度和西藏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更多的是文学。佛经很大部分也是文学作品,比如鲁迅先生曾翻译过的《百喻经》,就是一个一个小故事,《大藏经》里有关佛的生平记载也都是文学作品,还有翻译过来的古代印度的文学作品,如著名诗人黑女奴(即迦梨陀娑,意为“迦梨女神的奴仆”)的名诗《云使》。我曾经专门讲过《云使》,写过它的注解《云使浅释》,因为它很难懂。像这类文学、历史著作和古印度的其它文化成果,藏族学者在翻译佛教文献的同时把它们全部翻译过来了,这就是藏文化的内涵,也是藏族对世界文化作出的一部分贡献。印度在8到12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以后,全部的文化,包括各种资料、文献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比如,印度的那烂陀寺的寺志都找不到了,以至于后来的印度人不知道那烂陀在什么地方,据说还是藏僧根登群培发现了那烂陀寺的遗址。印度没有古代史,古代史也被毁灭了,后来他们把多罗那他(1575-1634,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史学家兼梵语学家)的《印度佛教史》翻译过去作为印度的古代史。在这个方面藏族翻译家对整理、保护和保存古印度的文化作出了贡献。

        藏文化不是单纯的青藏高原当地产生的文化,周边比如汉地的文化也对藏文化有重要影响。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的时候,带来了许多佛经、医学、工艺美术等,这些都有记载。藏区寺庙的大屋顶就是汉地的传统,而桑耶寺的建筑明显地体现出了汉、藏、尼泊尔三种文化风格。所以说藏文化是多种文化混合的产物。

        尼赫鲁就曾说过:印度文化的精华是佛教。而藏传佛教正是印度文化的精华。藏文《大藏经》中有从汉文翻译过来的佛经,但大部分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

        佛教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它是东方文明的宝库。佛教中包括佛教科学、佛教哲学、佛教伦理道德和佛教修行实践四个部分。

       藏传佛教的教派有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觉囊派等等,但是,现在的学界把藏传佛教总的分为禅修性的宗教和学术性的宗教两种。早期的萨迦派、噶当派、现在的格鲁派都是属于学术性的宗教,它们不仅仅是信仰,而且注重做学问、研究佛经,其余的派别都是禅修性的宗教,就是以坐禅、修行为主。

        1400多年来,连续不断地研究、学习、继承、发扬佛教的,只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前期有八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密宗,还有净土宗和禅宗,但是,明末的时候其他的教派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个念佛宗,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宗教。小乘佛教只看小乘的经典,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大乘佛教非佛说,是后来龙树、无著这些大菩萨造的。所以他们的佛经很少,都是巴利语的佛经,也就是前期第一法轮的经典。

        汉传佛教只有显宗经典,藏传佛教比较全面。我统计了一下藏传大藏经,密宗的内容占51%,显宗占49%,显密的比重是这样的。《甘珠尔》,也就是藏文大藏经中的佛经,纯粹是佛说的经典,这里头密宗占了70%。《丹珠尔》是龙树、无著、弥勒以下印度的高僧大德解释佛经、研究佛经的论著,这里面没有藏族僧人的著作。这个和汉地的大藏经不同,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头有汉地高僧大德的论著。

        历代藏族僧人的论著、文集,我也略略计算了一下,大概有十万函,这就是藏僧1000多年来研究佛经的成果。所以阿底峡说,西藏在佛教的研究方面超过了印度。阿底峡是古孟加拉国的太子,学佛以后成为了超岩寺的高僧,后弘期的时候被请到西藏来传法。印度的佛教就是这样原原本本、全面完整地被藏传佛教继承下来了。

        除了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论著,那烂陀寺的学制、学位、学风也都继承下来了。我们的大寺院,如西藏的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还有后藏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南的拉卜楞寺、甘孜州的理塘寺等,实际上都是佛教大学,学习五部大论,有严格的学制,最终取得格西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

        藏传佛教的教育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背诵,锻炼脑子。阿底峡的弟子中有一个把大藏经全部都背下来了。我师父的同班同学,呢格桑,是拉卜楞寺的一个高僧,可能是当代背诵经典最多的人了,这么长、这么厚的经典,他能背66部。为什么要背呢?因为辩经、说法是不能看着书来的,不能像电影《刘三姐》里的罗秀才那些人一样,一边看书一边对歌。藏传佛教的辩论是另一大特点,就是说,老师不会告诉你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的结论,而是提出问题,要学生们思考、回答,兴起辩论,学生如果不同意老师的观点,可以起来和老师辩论。辩经院就是这样辩论的,这是学术上的民主,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

        佛经里有四依四不依的原则,其中有一条“依法不依人”,就是说,不看人的地位啊、权力啊、权威啊,不看这个,而是看你说的话、写的书有没有道理,这就叫“依法不依人”。宗喀巴说,我们教内的人可以提出佛说为论据,但是教外之人不会承认这个论据,因为他不信你的佛,你必须讲出实在的道理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理为第一,即理证第一,经证第二。所以,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因明论、释量论、心智学等学问,把这些道理应用到辩经里去。

        辩经确实是锻炼思维、开智、启发智慧的一个好办法。元朝的时候,阔端请萨迦班智达到武威会谈,他与萨迦班智达舌战而无法取胜,因为萨迦班智达非常有智慧。后来他对萨班说:你们藏僧会说话。萨迦班智达说:因为我们学习因明,逻辑性强,推理辩论是我们的长项。所以说,背诵和辩论是藏传佛教教育的两大特点。

        在藏传佛教的辩经院,就是哲学院,学习因明要4~5年的功夫;学般若,《现观庄严论》的八品般若,第一品1年,第二到第五品又是1年,六、七、八品是第3年;学《俱舍论》八品需要4年;学中观需要2年;律学需要3年功夫。除了这些还要学密续3~4年,才能取得密宗博士学位。学的时候,每一部大论都要一字一句地查参考资料,这些资料非常丰富,要把它们吃透、学透。现在没有人这样研究了。

        藏族,因为他有信仰,兴趣不在物质,不在吃、穿、住,穿的都不好,破破烂烂,在现在的人看来很落后。但是,他的精神非常丰富,看着不起眼的人,可能是一个大学者,掌握了很多十明知识。喜热嘉措大师,建国后第二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说过一句话:研究佛经,能正确解释四句偈的,我保证不堕地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教是智慧。有人说,佛教的信仰是理信,不是迷信。佛教不提倡盲目的信仰——为什么要信仰?信仰能解决什么问题?明白了这些问题以后,该信仰就信仰,不信仰就不要信仰,信仰是用智慧来抉择的。

        佛教的中心有两个,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它以智慧为中心建立起它的哲学系统,以慈悲为基础建立起它的伦理道德系统,因此佛教的两个根本,特别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慈悲和智慧。慈悲,就是在认识到众生都处在轮回转世的苦海中而产生的大慈大悲心。众生的转世不只是一次,是无始以来无数次的转世,看不到头,转世的众生很可能是我们这些互不相识的人的不知道哪一世的父母。因为前世父母都和今世的父母一样有恩于自己,所以众生都是有恩于我的,因此要知母、知恩、报恩,这样才能产生平等慈悲、无缘慈悲。

        佛教的智慧是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智慧。我们世人被现象迷惑,看不到本质。现象是眼睛看得到的,本质要靠分析推理才能知道,不是眼睛能看到的东西,眼睛所能看到的都是事物的现象。有一个叫伊隆•马斯克的美国企业家、工程师说:我们人类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们活在虚幻的世界中。现在的网络世界更是虚幻,是虚拟世界。有一位法国的物理学家说:实际上物质、意识都不存在。实际上,这个问题最早是佛陀提出来的,他不是虚无主义,不是否定现实,而是更深刻地揭露了事物存在的本质,这是佛教的智慧。爱因斯坦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朱清时院士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现代科学的很多理论,像原子论、相对论,佛教中都早有论述。很奇怪,2500年前的佛陀是怎么发现这些事物规律的呢?哈佛大学藏学家范德康说:2500年前,在南亚次大陆一个小国的太子悉达多的觉悟,发展为伟大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运动之一。上世纪50年代担任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夫人说:只要这个星球上存在人类,佛教就会继续存在,因为佛教是人类的宗教。

        所以,人文的关怀、对人类智慧和心理的研究是佛学的长项。我想,科学有办法在实验室中对物质进行研究,但人的思想精神世界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办法拿到实验室来研究,因此用科学的这套研究办法是不能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的。所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瑟曼教授说:藏传佛教是藏族的精神科学。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也说:藏传佛教是心智科学。荣格心理学主要是受藏传佛教的启发才产生的。

        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是美国的一个记者、作家写的,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题目是《佛陀的崛起,改变全世界》,文章说:“我看到印度2500年前某个人所获得的启示,居然能适用于现代社会。”还说:“专家们估计,单单在美国就有约300万在修炼的佛教徒。根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2500多万美国人认为佛教教义对他们的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

        禅学现在在世界上发展得很快,有一个资料显示,全球有110个国家的人在学禅,禅学遍及到了全世界。现在社会的压力大、生活的节奏快,引起的心理上的麻烦有许多可以靠坐禅解决,很多病号的疑难杂症,修禅以后都奇迹般地好了。那篇文章说,印度有个13000多人的监狱,里面的很多犯人在修禅,每两个星期有1天的修禅时间。很多脾气暴躁的人,经过坐禅以后,脾气都变好了,改造的效果非常好,而且监狱的官员中有些以前脾气非常坏,打人、骂人、虐待犯人,这些人经过修禅以后,也都变好了。

        现在研究禅学的人说,坐禅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100多倍,这就是定中生慧。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佛教的直觉智慧是一切真正的科学动力。科学上的很多灵感、智慧都需要有个安静的环境,让思想平静下来才能产生。

        当然,光有智慧不一定好——动物和人的分界线是看有没有智慧,但是人的素质的高低不是用智慧来分辨的,而是看人格和德行。佛经里有句话:智慧就像土地一样,也会长出杂草、毒草。这个说明,人类光有智慧是不行的,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德行来扶持智慧。高科技、高智商犯罪的情况说明,人如果没有道德,他的智慧越高对社会、对人类的危害性就越大。所以,藏传佛教,包括整个大乘佛教,都提倡慈悲、爱心和智慧。鸟儿需要两个翅膀才能飞起来、飞得高,人只有具备了慈悲和智慧的翅膀(悲智双运)才能解脱成佛。

        谢谢大家!  

      

        问答

        问1:请问本教与佛教的关系?它们矛盾吗?

        答:作为一种文化,我觉得本教是一种存在,我们不研究它矛盾不矛盾的问题。当然它的文化内涵,它的很多理念都不同于佛教,但是作为藏族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必要肯定的,因为它是一种存在,是一种文化的现象。

        问2:新文学作品少,大家为什么不欢迎?

        答: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文化没有新旧,但新的作品要反映新的生活、新的感情,这是时代的脉搏,应该肯定。可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还很少,新的作品不能普及。人的思想转变有个过程。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但是人们的思想中封建思想还很多,这个没有办法改造,是一种文化现象嘛。改造旧的东西、迎接新的东西,这是应该的,但是,应该和可能不是一回事情。年轻人应该大力发展新文学、新诗歌、新作品,反映现实社会,这是对的。

        问3:《普贤行愿品》中说:“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如何理解?

        答:这几句话就是相对论。“极微”就是原子,是佛经中的名称。一个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一刹那等于一劫,一极微等于一个世界,这些就是相对论的说法,很难解释清楚。喜热嘉措大师对此有一个解释,他说:比如从一个针眼中看到一座山,那不就是针眼和山相等了吗?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看他这样的解释不是究竟的解法。

        相对论的说法是,实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实体的体积接近于零。一刹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样的说法很多,但是,据说真正懂得相对论的,世界上只有2、3个人。这个就很难懂了。

        问4:对于信仰能有二心吗?

        答:这是个有关信仰的问题。二心等于不信,信仰要求诚信。二心或者怀疑,或者半信半疑,等于不信。

        问5:因明逻辑的作用是什么?

        答:因明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工具。藏传佛教说,因明逻辑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这个工具在佛教理论的应用上确实起到了空前的作用,尤其自宗喀巴以来,藏传佛教一直用因明逻辑来推理、思辨和论证佛教教理。人的语言、人的思维都需要逻辑,没有逻辑就乱了。把逻辑比作人的眼睛、慧眼,这个比喻是没有错的。

        问6:民族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答:民族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还是宗教?斯大林划分民族的标准有四条(按: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认同)。周谷城划分民族的标准是宗教,他说:阿拉伯人都是以宗教来划分的。看起来宗教是划分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也许语言也是一个条件,但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应以文化作为划分的标准,包括上面提到的几种标准,这样才比较合适。


多识仁波切

2016.10.28于上海师范大学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