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心经金刚经大智慧-35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4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214

23

真如发心三问

须菩提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罗什本只有两问,义净本和藏译本有三问:”发菩提心者,如何住心?如何修行?如何调伏其心?”罗什本缺第二问。

“阿耨多罗”汉语是”无上”,无上就是最高的法,任何法都无法相比;“三藐”是圆满即”正等”;“三菩提”是”正确的觉悟”;“三”是正确,”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即”正觉”。

全句意是”发无上圆满正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愿立志,为利益众生,修证圆满正觉。

利益众生是目的,修证无上菩提是手段。

有些人误认为成佛是主要目标,利众是附带的,那就本末倒置了。

弥勒的《现观庄严论》中讲得很清楚,因为只有得到无上菩提,获得全知全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益众生,否则虽有利众之心,却无利众之能力。只有成佛后,才有佛的智慧、功德、能量和神通来最大限度地利众。

“无上菩提”指悲智、德能的最高境界。

“悲”中包括慈,这种悲心就是爱心和同情心,同情苦难的众生,爱护众生,这是佛最大的特点。

发菩提心是菩萨乘的入门,修菩提心是菩萨道的核心。

入佛法之门是皈依三宝;

要进入大乘佛法时必须发菩提心,这是入大乘之门;

要入密宗之门,必须得到灌顶,在藏传佛教中称为”三门之法”。

以上为获得无上菩提即成佛利众,这是菩萨乘修证的终极目的,所以《金刚经》一开始就提问如何发菩提心,因为学大乘佛法首先要发由悲智为基础的菩提心。

慈悲的种子

发菩提心的动力是什么?主要是慈悲,没有慈悲心是不行的。

首先修炼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能够有利众的思想产生,这时才进入大乘法。

一切大行都是从发心开始的,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所以,没有慈悲的人是学不了佛的,也得不到菩提。

大悲大智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两条,八万四千法就归结为这两条。

“佛”就是悲智合一的精神境界,也叫做智德双修,智就是智慧,即性空智慧,德就是指慈悲心。

慈悲心也叫佛的种子。能不能成佛就看你思想上有没有这个种子。

所谓有佛性,就是每一个众生心中有一点点慈悲的种子。

任何人、任何一个动物都有一点这个种子,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爱的一个方面。即使野兽,它对它的孩子也有爱心,这说明它还有爱心这个种子,所以在这一点上佛就讲过众生都有佛性。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