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33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8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844

5

(三)佛的自性身

自性身也称理法身,因其性质纯属空理,故称“理佛”。万物自性本空,法性平等,没有空有的差别,因此,佛性也就自然是空的。《宝性论》中所说的“佛性本空”,就是指佛的自性身、理法身。

自性身的定义是:具有二净德性的终极理性为自性身。这定义说明:第一,佛的自性身是“二净”境界;第二,自性身是性空理体,是寂灭无为境。

自性身有两种,即自性净分终极理性身和离染净分终极理性身。

自性身具有五种功德和五种特性。

五种功德是:无量功德、无数功德、不可思议功德、无比功德、二障及其习气尽断功德。

五种特性是:非缘生而属无为法,与悟性功德融为一体,远离常断二边,断除贪著、阻碍、低趣三障,自性清净光明。

(四)智慧法身

智慧法身是佛的智慧和神通、慈悲、圣能的综合属性,因以智慧为主,或者说神通、圣能的本质是智慧,大慈大悲的理性也属智慧范围,所以通称“智法身”。如理如量所见,遍及一切无上真智慧是智慧法身的定义。

从本质上分,智慧法身只有两种,即如理智和如量智。

“如理智”是遍知一切事物的终极理性的真智慧,所见和事物的理性完全一致,所以是真智和实智。

这个“实”是“真实无假”之义,并非所见“实有”。

诸法性空,“性空”的“空”是“实有”的否定概念,与“实有”相对立。

所谓“实智”就是说这种智慧所见空相是正确的,并不是说实智所见为“实物”,因此,《般若经》中说“空亦空”。

世俗智理解之“空理”,只是抽象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无分别直觉现观。

菩萨和声闻、罗汉之类的见性圣众,能现观事物的理性,但不能无分别地现观所有事物的理性,因为尚未破除所知障。

只有佛才对一切事物的法性终极之理了若指掌,并且在一刹那间同观一切事物无滞无碍,这就是如理遍及智。

“如量智”是遍知一切事物的现象、状态、因缘、性能、种类、差别、联系、数量等情况的智慧。

对佛的这种遍知一切智的神奇性,佛经中举例说:“若把南瞻部洲的所有树木烧成炭,投进大海进行搅拌后,再捞出来,佛也能准确辨认每个炭块属于何地、何山、哪棵树的哪个部位,一一可以复原。”

这种“如量智”也称事智、权智。因这种智慧所见属于与理谛相对的事谛,故称事智。

因为这种智慧的作用完全是为了度脱众生,正确标准是按众生的所见标准确定的,而众生所见受众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呈现虚妄相,故称俗智所见为假象。

凡人都是以假当真,习以为常,不知是假。但对以假当真的凡人,只能显示假象,以符合凡人习惯的世俗知见开导、引渡,才能见效。

因此,将佛的这种适应众生心理习惯的一切形象和智慧方便法门,统统称做俗谛事相。

这种智慧是方便智慧、权宜之计,也称“权智”。它与绝对真理如理智相对,也称相对智,其真理性是相对的,与世俗的假见相对而言是“真”,与终极真理相对而言是“假”,因此,它是相对真理。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