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佛法僧密义与皈依》-32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8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822

6

(一)佛的报身

“报身”的定义是无量慈善功德福报成果,或者享用大乘道圆满法乐之有形身。报身也叫受用身、享用身,有五恒定和五特性。

五恒定是:

1.身有三十二相、八十好,永恒不变,为身恒定;

2.常住色界无上天,为住地恒定;

3.身边听法之众只有登地菩萨圣众,为引渡对象恒定;

4.所说之法全是大乘法,为法恒定;

5.住世直到一切众生超脱轮回,为住世恒定。

五种特性是:

1.身显相好常说法;

2.声具六十四音说大乘法;

3.心怀大慈悲,利众之事永不停;

4.无意识活动生自然效应;

5.依众生的心意,应化无穷。(《宝性论》)

(二)佛的应化身

“应化身”是从报身化出的引渡众生的变化身,分为殊胜化身、技艺化身、普通化身三种。

殊胜化身,也称应身,是身具三十二种伟人相和八十种随形好标志,以教主身份设教、转法轮、引渡众生的殊胜化身,殊胜化身如佛祖释迦牟尼。

小乘派认为佛祖是此身成佛,三十五岁成佛前为菩萨身,成佛后为佛身。

但大乘教认为印度的释迦牟尼是色界无上天成佛的释迦牟尼报身佛的应化之身,他的厌世出家、修行、证果、传法、斗法破魔、示寂等行为是引渡众生的一种方便现身说法行为,显示涅槃是为了说明诸行无常的道理。实际上释迦牟尼早已成佛,根本不需要坚持苦行,进行修炼。

殊胜化身和报身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简述如下。

三十二相是:

1.手足心呈现千辐轮纹;

2.足心平;

3.手足指间有薄膜相连;

4.手足皮肤柔软白嫩;

5.两手背、两足背、双肩、背部等七处肌肉丰满;

6.手指细长;

7.足跟宽平;

8.身材魁梧端直;

9.足踝不外露;

10.身毛向上向右倒;

11.小腿肌圆而丰满如鹿;

12.双手过膝;

13.男根内藏;

14.肤色金黄有光泽;

15.皮肤细嫩;

16.身毛右旋;

17.眉间右旋白毫放光;

18.胸宽背阔如雄狮;

19.肩头圆满;

20.双臂丰满;

21.口中津液能使食物变得香甜;

22.伸双臂与身高相等;

23.身体上下比例相等;

24.头顶有肉髻,高四指;

25.舌柔软宽长,伸出可覆盖面部;

26.声音洪亮清晰;

27.说话具有吐词清楚、音调动听、逻辑严密、韵味深长、叩人心弦等五种特点;

28.双颊丰满如狮面;

29.齿洁,平整细密;

30.上下各有二十齿;

31.双目漆黑明亮;

32.睫毛稠密匀称。

八十种随形好:

1.指甲红润;

2.指甲有光泽;

3.指甲丰满,中间高起;

4.诸指圆润;

5.诸指秀长;

6.指肌丰满;

7.脉深不露;

8.筋脉无结;

9.足踝不突出;

10.手足平直;

11.行走时前胸突起如雄狮;

12.行走稳健如大象;

13.行走轻盈如天鹅;

14.行走有力如牛中之王;

15.向右顾视;

16.行步姿态端庄优美;

17.行走身不摇摆俯仰;

18.身体柔软灵便;

19.皮肤润泽清净;

20.五官、身躯比例协调;

21.肌肤洁白透出红色;

22.肌肉细腻柔软;

23.身清秀;

24.呈现一切伟人相;

25.身体宽阔匀称;

26.行走步子很整齐;

27.体貌常如少年;

28.肌肉无扁平下陷状;

29.身躯丰满;

30.身体健壮有力;

31.肢节匀称;

32.目清秀;

33.腰圆;

34.腹部平整;

35.不伸手伸腰;

36.腹肌丰满下垂;

37.脐右旋;

38.脐眼深;

39.体形优美;

40.行为庄重;

41.身无痣斑;

42.手软如棉;

43.手纹有光泽;

44.手纹深而清晰;

45.手纹不断;

46.面非狭长形;

47.面相略呈圆形;

48.舌平整;

49.舌薄而柔软;

50.舌红润;

51.声音洪亮如象鸣,深沉如轻轻的雷声;

52.声韵优美、语气柔和;

53.齿形圆;

54.齿锋利;

55.齿洁白光滑;

56.齿匀称整齐;

57.犬齿尖细;

58.鼻梁高而端正;

59.鼻孔清洁;

60.眼球清洁;

61.眼睛大而眼角细长;

62.眉厚浓;

63.眼球黑白分明,如初开莲瓣,白里透红;

64.双眉弯长;

65.眉毛柔软;

66.眉毛生长整齐;

67.眉毛漆黑有光泽;

68.双耳肥厚垂长;

69.耳轮平正端直;

70.听觉灵敏;

71.额部宽广;

72.额部平正丰满;

73.头颅圆形饱满;

74.头发漆黑有光泽;

75.发厚浓;

76.发绵软;

77.发稠密;

78.发细润;

79.发有自然香气;

80.手足有万字状等吉祥纹络。

技艺化身,是诸佛为济世利众,化生为具有特殊技巧的艺术师、乐师、医师、建筑师等各种能工巧匠,施以种种方便智慧,济度、开化众生,创造文明,造福众生的化身,如天工布肖格玛和度化乾达婆王的琴师等。

佛法认为在一切造福众生、利乐有情的事业中都有佛的参与或佛的感应。

认为佛菩萨只在佛教徒中的看法是对佛教理论所知甚少的表现。

普通化身,分有情种化身和非有情化身两种。前一种如《法华经》中所说的佛的应化三十二相,其中有化为声闻、缘觉、菩萨的,有化为僧、尼、居士的,有化为帝释天、自在天、天王、天神的,有化为帝王、王后、大臣、将军的,有化为长者、贤哲、才士、美女的,还有化为普通人和各类动物的。应化动物的事例《佛本生记》中很多。

众生因缘各异,一种佛菩萨的形象未必能度一切众生,因此,诸佛以慈悲和无碍智慧,洞察一切众生的心理和因缘,因时、因地、因众生机缘应化济度。

这就是佛的智慧方便利众法门。

这种不以佛菩萨的公开身份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化身,除了从他们的利益众生的大善大德行为和造福众生的事业方面进行判断而外,无法确认,他们自己从不暴露大贤大德、佛菩萨身份。

这和当今社会上那些自称佛菩萨,装神弄鬼,招摇撞骗的人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

非有情化身是应化众生所需生活条件,如衣服、房屋、五谷、清泉、车船、桥梁、钱财、药物、住宿环境、山川草木等等。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万物有灵”的观点,不是佛家的观点。

诸佛可以化现山水草木,但山水草木绝非有情识的生命,它们纯属无灵识的自然物,既无转世的生命,也非六道众生。

现在有些人认为“万物有灵”论是佛家的观点,那是大错特错。佛家从来就是反对“万物有灵”论的,读过《因明释量论》的人都知道这种说法的荒唐之处。

                                                                                          (未完待续)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