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是修行进步的标志
佛教不是专门念经的,是向善的教育。
心要善。心善了,就无所谓念经不念经。
佛教主要是要有慈悲心。缺少慈悲心不是佛教。
佛教两大要素是慈悲心和无我智慧。
大乘佛教主旨是关心众生。不仅仅是关心人,只要是六道中的有情众生,畜生、神、鬼、动物等,都会关心。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就是小乘只关心自己,大乘关心众生。
佛教主张灵魂转世。转世过程中,很多众生都可能是自己曾经的父母。这是关心众生的理由之一;
第二个是今世以来,最早关爱自己的就是父母。
佛经上说,父母是佛,除了父母没有佛。
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不孝顺父母,却枉在寺庙里去朝拜泥身。
泥身不是佛,就像人的相片一样,泥身是纪念性的。
现实的父母就是佛。
心可以是佛,心也可以是魔。
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出生时接生是别人。从小到大,上学的教师都是有恩的人。教导我们有知识、做人。还有我们的吃、穿、用都是别人做的。我们工作也是要为别人服务。
这些都是有恩于我们的。
警察保护我们,政府很多功能是对我们服务的,银行方便我们存款。
所以,社会是一个网。人与人之间都有间接、直接的关系。
因为很多关系,我们才遇到了在一起。
所以要感恩众生。
基督教吃饭的时候要感恩上帝赐给了我食物,这个很有意思。
我们如果没有社会关系的话,人是活不了的。
就像有病时候吃药,药都是别人供的。
所以我们应该感恩众生。
小乘佛教的主旨是不伤害众生。
大乘佛教加了一条,就是为众生服务。
人的心很重要。所以说治国先治人,治人先治心。
心是很重要的。所以要修心。要发心为众生做事。
大乘佛教的“无我论”就是不能有我。无我、无私,这是很伟大的。
好人到极限就成佛了。一点毛病也没有了,就是佛了。
人主要是心。
生气、情感是很重要的,人有爱恨,才把社会分成两部分。
哲学上说,没有我,就没有别人。爱没有道理,恨就没有道理。
生气是对自己的伤害。
平等心是最高原则,看众生主要是平等。
众生都不容易,都有苦,都有恨。
我们看到众生时候,应该想到慈悲心。
佛就像父母,把众生当成孩子。
世间最苦就是无常。
人生下来到老死,万物都是有生有灭,天天在变。
一个人从小孩到老死,是逐渐在变,无时无刻在变,不停在变。
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变,朋友变成敌人,亲人变成仇人也很多。
第一有生就有灭。
第二变化无常。
第三是自己心里爱的人离去,自己心里爱的朋友离去。无常就是这样。
最后死的时候和生的时候一样,什么也没有,拿不上、带不走任何东西,有钱也难买生命。人的命是买不来的。
要改变生命的苦,只有行善,要对别人宽容、忍耐。
忍是最高的品德。
要认识到心是佛。
《雍正王朝》电视片中就有,雍正皇帝最初拜佛,后来想到,拜佛就是在拜自己的心。
心不善,念经就是枉念。
皈依佛教的功德,就是脾气要改。
贪嗔,都要改变。过分贪就是灾难;过分生气也是灾难。
很多人学佛,嘴里念佛,心不变。如果心变了,心变善,皈依三宝的目的就达到了。
心是最主要的。
修心主要不是念经、念咒。自己要多思考,自己的脾气,有没有贪婪、愤怒、吝啬、嫉妒、怀疑、傲慢?!
看别人,要多看优点;看自己,要多看缺点。
要用忍。与别人的关系中主要是修忍,宽容。
兰州有个女弟子,经常来说她自己的家庭、男人怎么糟糕。我就对她说,能否改善家庭关系,就是衡量修行是否进步的标志。
十多年过去了,后来她的家庭和睦了。我就夸她,修行有成绩。
我曾经说过,人的思想和脑子就像垃圾桶。修行的过程就是倒掉垃圾。垃圾彻底清除了,你就是佛了。
记录整理:阿吾/老师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上供饮食颂辞
下一篇: 佛教的最终目的:洗涤色彩,还原白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