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六义》详解
第一义是:形象有而自性空。
就是说色、声、香、味、触,既是有也是空——自性空。
《入行论》说:“见闻意识等,不能否定它,这里吃苦因,否定真实见”。《入中论》说:“性空毁有物,非理”。龙树在《中观生死论》中说:“眼所见之色,见性佛说有”。宗喀巴在《大胜观》中说:“不否定事物有,只否定其自性有”。
佛经根据:
《般若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楞伽经》:“圣人所见,物性空无,世俗所见,诸物实有。依俗所见,假若无物,依物生烦,谁生烦恼?”《大涅槃经》说:“解脱空是不空之空,空空无也是外道空观”。续部《金刚蔓》中说:“法皆现象有,本质是空虚”。
第二义是:形象虽有不真幻。
万物虽有,虚幻不实,如幻像、如梦。
《入行论》说:“世俗所见物,认为是真实,不识虚幻相,圣人世人爭”。《经庄严论》说:“爱灭众生世,皆是虚幻相”。《密宗道次第》中说:观佛身,坛城瑜伽,都看成虚幻相,是续部经论中不只一次地说过。七佛中的第四佛拘留孙佛说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区别)”。《般若八千颂》说:“世尊,色是幻象,幻象是色”。《佛母经》中说:“佛如幻如梦,寂灭等所有的都是虚幻”。《灌顶略说续》说:“有物无物存在物,都是幻梦障眼法”。《大手印明点续》中说:“世俗谛形式,所见水中月,不见胜义谛,不见非无物”。
第三义是:无色心等不见空。
心不可见,无为法如虚空等不可见,此类体性两空。
达摩在《血脉论》中说:“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天库所问经》说:“表象色相无,虚空非可见,心识如虚空”。《说亥母外续》说:“诸如虚空法,体性不可见”。《胜乐不可思议续》说:“境与心识等,非思如虚空”。
第四义是:禅定心中消失空。
首先用全蚀或后蚀禅的方法把自身和环境器世界入空后,再建坛城佛身。
全蚀是自身消失,后蚀是先环境器世界消失,然后再自身消失。方法是这样:自己心中的ཧཱུཾ字放红光,覆盖全宇宙,宇宙全部化光,从边缘向内消失,环境消失后,自身头上向下,脚上向上向心部消失,形体消失后,只剩下ཧཱུཾ字,ཧཱུཾ字向上消失殆尽。
世界有成、住、毁、空四个阶段,观想入空阶段,然后空中从风轮生起。这是后蚀禅。
《密集大瑜伽续》中说:“运用全蚀后蚀法,有物全部摧毁后,进入纯净境中住”。《智慧金刚摘录续》中说:“三界动静一切物,运用全蚀后蚀禅,一律进入光明境,得出智慧双运果”。
第五义是:境虽有而不思空。
境虽然存在,心不思忆变空。因境物而心生故。
《入中论》说:“性空定义是,无缘境而已”。《入行论》说:“有物无物等,心中不在意,此时心无物,无缘心息灭”。大阿库西热坚措在《密集生起次第》中说:“世俗谛中事物不断灭的情况下,不思其境如不思拉萨北京,拉萨北京仍然存在一样,不思境显真实存在。
第六义是: 心中无物有两种。
心中无物,不思忆、无念、心理活动停止、心的休息,都是一个意思。
达到无心有两种方法:
1. 以理思辨结论空。
从心动达到心静目的——中观的方法。这对思忆的对象,通过推理思辨方法,深知性空无物之理,心住心境无物状态。
如《入行论》所说:“思辨其物时,缘体不存在,心中哪有物?”《经庄严论》说:“胜观将其物,以理思辨是。对境一心住,坚持心不乱”。
2. 心中无物境相空。
不思境物——大手印的方法。不执取事物,不关注情景。
香巴噶居的《宝盒论》中说:“彼处事物存在,此处执取(关注)不存在,明空无执就显现”。妮姑玛说:“聪明五根识,对着显现物,心不执取境,无二光明空,无执虚幻生”。《金刚阿热里续》说:“思忆全抛弃,五官全关闭”。《中观四百颂》中说:“无心贪爱无,智者无是非”。
第五和第七(第六义中的第二种)无思的区别是,第五是有心不思,第七是无心。
2021年2月16日 多 识 作
附:
《性空六义》
性空意义是这样,
形象有而自性空,
形象虽有不真幻,
无色心等不见空,
禅定心中消失空,
境虽有而不思空。
心中无物有两种:
以理思辨结论空,
心中无物境相空。
上述空义出佛典,
经典论述著作中。
此是研读大藏经,
诸种大论所得果。
2021年1月9日 多 识作于南海之滨
责编:曲世宇,喜静 校对: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