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 | 有关两种佛性与翻译用词简述
藏传佛教,特别是格鲁派学术界在弘扬佛法的讲、辩、著述中都严格遵守一个原则:即依经、依理的原则。因为佛理佛法,不同于世俗理法。世俗理法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发挥,但佛法必须依经、依理去解释,否则,就不是佛法。
佛祖在临终教言中说:“我的弟子必须做到:观修合于《经》,言谈合于《论》,行为合于《律》,否则,就非我弟子。”因此,依经、依理,不但是佛教学术原则,而且也是个信仰原则。
我在写作和讲辩时,一贯遵守这一原则,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依经”方面有一个对佛经了义、不了义的理论解释问题。对了义、不了义的观点,唯识和中观是对立的。唯识宗以《解深密经》为依据,判第二法轮诸经为不了义,第三法轮诸经为了义;中观宗以《不尽智慧经》(或译《无尽慧经》)和《禅定王经》(或译《三摩地王经》)为依据判了义与不了义,与唯识宗正好相反。
格鲁巴属于中观应成宗,理所当然地遵照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辨了义不了义论》(或译《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分判何经何说是了义,何经何说是不了义的。
我宗解经立论,严格按照大车论师龙树六论、弥勒五论、无著的瑜伽师地论、应成中观“十五座坚固城堡”——十五部大论,以及宗师中观六论、般若金珠蔓论、凯珠中观千味合一论、般若难解之光论、嘉曹般若心庄严、宝性论疏、入行论疏等经论观点解经立论,对宗喀巴三师徒中观般若思想的理论解释,有由索南扎巴、吉尊曲吉建参、凯珠丹德巴、嘉木样耶巴等四大论师所著四大教材。
不读上述经典理论,只能做格鲁门中普通念诵僧,没有资格充当格鲁派善知识、大喇嘛而讲经说法。
我虽然是个才疏学浅的凡夫俗子,但在解经立论上,严格按照格鲁传承,坚持依经、依理的原则,不敢随意乱说而生怕玷辱格鲁门风,死后怕曲解经文而堕入犁舌地狱。
关于“两种佛性”论,不但不是我多识的杜撰,也不是我格鲁派独家观点,而是大乘中观、唯识两家共同的观点。现在有汉地自称是格鲁派的僧人竟然对“两种佛性”论这种基本常识提出质疑,除了证明质疑者自己肚子里的油水的多少而外,能说明什么呢?更可笑的是对这种质疑迎来鼓掌叫嚣的竟然是些无知的邪教喽啰。
我们和邪教从来是势不两立的。不破不立,佛陀一生说法,都是在批判种种外道邪教邪见的基础上建立正教的。佛对声闻弟子说:“不批驳违经背理的邪见邪说者,非我弟子。”
真理不辩不明,格鲁派国内外上千座辩经学院,就是在对佛经教理进行辩论学习。学僧是在通过辩论的方法开启智慧、精深理解佛经教理的基础上建立正见的。
关于“两种佛性”论的经典理论根据,我在此前写的“两种佛性”的短文已作说明。我的《三宝原理与皈依法》一文不是我瞎编胡诌的,而是严格按照弥勒五论中的《般若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论》、《宝心论》(或译《宝性论》、《大乘无上续论》),以及解释上述三论的宗喀巴大师的《般若金珠蔓论》、《菩提道次广(略)论》,凯珠杰《般若难解之光论》、嘉曹杰《般若心庄严论》、《宝性论疏》等写的。
皈依的对象分:因三宝和果三宝。因三宝是此前已证成法、报、化身的诸佛,法宝是道、灭二谛法,僧宝是三乘见道以上的圣僧。
果三宝是指自己修成的自身三宝。皈依的对象都是因缘形成的有为法,而不是什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空虚无为法。因为皈依三宝,学佛是为了得到三宝的指引救度,出轮回乃至成佛。如五谷种子播种在实有的土地上,才能生苗、结穗、收获;如果把种子抛撒在无为虚空中还会有什么收获呢?说皈依“自性”或“自心”是大错特错。所谓“物自性”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诸法自性空”。自性空、本无、虚无、无性、无相、胜义谛、无为法、无戏法、无生法、自性涅槃等词是等同概念。
在佛经《般若藏》系列、《华严经》、龙树《中论》等六论、提婆《四百论》、月称《入中论》,汉传佛教《肇论》、《金狮子障》以及宗喀巴大师《中观六论》等对二谛“诸法自性空”义说理论证,非常详细。至于“自心”是指每个众生的无始世来借以流转的心续,其“体”是能知能感的智能心体,属有为法,其“性”本空,属虚空无为法。“佛性”就指此空性,所以说:“佛性本空。”
众生的佛心是受染佛心,经中喻以掉进“粪坑”的金佛。一地到十地菩萨的佛心是半净状态;尽除二障、成就佛果时,佛心达到纯净状态。把佛心的纯净状态称作“法身”。
一般学佛的人不懂佛法的基础理论问题,并不奇怪,但摆出一副精通佛理的架势,想和人一见高低的论师,应该提出一些更有水平的论题进行诘难。
还有人对我翻译的宗喀巴大师的《佛法三根本要义》一文的“三根本”一词觉得“欠妥”,理由是没有译成某些人采用的“三主要道”一词。提出翻译上的问题,应该是精通原文的了。我不知道质疑者读过宗喀巴大师Lam gzo原文和历代学者对此文的研究解说文章没有?
我之所以没有把gzo wo一词译为“主要”,而译为“根本”是经过再三考虑的。我认为“主要”不等于“根本”。如“十三僧残”属比丘僧主要戒,并非根本戒。“四堕戒”才是根本戒。如三士道修行的各个阶段,下士道主要法是认识无常,修三皈依、十善;中士道的主要法是认识世苦,生起出世心,修戒、定、慧;上士道主要法是修慈悲心,报恩心,发菩提心,修六度四摄。三士道包括大小乘一切佛法,上述各法,哪个不是主要法?!
文殊菩萨嘱咐宗喀巴大师要抓住三个根本:出离心、菩提心、见无我智慧。无此三法,就不入佛道。无出离心和见性智慧就非佛道;无菩提心,即使修六度四摄,也非大乘道。在这个意义上才译为“三根本”。
不懂原文的深层含义、原语文表达习惯、文化背景,仅从字面上看,对照词条有限的字典进行翻译,那是最拙劣的翻译。如宗喀巴大师的中观哲学名著《缘起理赞》,有人按字面意,译作“缘起赞”。但这“赞”,不是赞颂“缘起”,而是赞颂佛陀自悟“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之理,并向世人宣说其理的伟大事迹。整部《中观论》就是宣说缘起之理,讲解推理规则。因此在译文中绝不能缺“理”字,但加上这个“理”就等于校正了此前的同类译文,打破了陈式,可能会使一些习惯了旧译文字的人觉得不顺眼。。
藏文《释量论》有三译,汉文《般若心经》也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三译,再而三的翻译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趋于准确化。我在翻译时,不用古词旧语,着眼在表达准确化和语言通俗化两个方面,并非标新立异。
对我的译文,我对佛法的解说,有疑问,有不同看法,不论任何人,只要按学术辩论规则,引经据典,拿出违经、背理(违犯逻辑错误)的充足理由,指出错误,我便合十欢迎,虚心接受,或做出合理的解释。对无理之辩,胡搅蛮缠,不屑回答,将一笑置之。
特此声明。
多识于2012年10月27日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上一篇: 第一世多识的故事
下一篇: 天降月|忆念父母大恩,殷重修法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