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12日 来源:朵什寺 浏览:3063

微信图片_20200712165328

        梵文:budha 布达(佛陀),藏文:sangji桑吉,佛经说:“如梦中觉醒”。说,世人在梦中,佛是梦中觉醒的人。轮回世间与出世间的都遍知,所以心莲开阔。“无明梦如方醒,所有知识皆遍知”,故称佛是觉醒遍知

        佛是世人的导师,是盲人的引路人,是对大众施教的教师,是渡众到苦海彼岸的舵手,是将自己从普通人到佛的经历对人类示显者之开释师。

        “佛法”的意思是改造思想的教育及其成果。教育内容是三学,即戒学、心学、慧学。戒学是行为道德学,心学是禅定学,慧学是智慧学。为了和外道三学加以区别,加“增上”二字。增上是特殊的意思。

        僧伽是信众,是出家在家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居士、居士尼)。僧伽不是专指出家人

        皈依是对佛宝、法宝、僧宝的起信、承认、投靠。皈依后,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言行,应该以三宝弟子的标准来要求。皈依的目的是自己变成三宝(果三宝),最终拯救自己。皈依是进入佛教之门,是外道和佛教的分界线

        小乘和大乘的区别是小乘求自利,求自己解脱,大乘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自己成佛。小乘的法旨是勿伤害别人,大乘的法旨是要帮助别人,让众生幸福。大乘是为众生谋利益,自己成佛是为众服务。《现观庄严论》说:“发心为利众,修成无上佛”。

        发心分为两种,即发愿心、发行心。发心是确定动机。比如,想到哪里去,愿到哪里去,先有愿望,然后选择交通,做好准备,踏上路途,用实际行动,到达目的地。光发愿不行,要有行动。修心的基础是皈依、发心。如果修密法,就要灌顶。

        佛教如三重城,外城小乘城,周围高大的城墙围着,只有一个门,那就是皈依门;里面是大乘城,周围由城墙封闭,只有一个门——发心门;其内是金刚城,周围由城墙封闭,只有一个门,是灌顶门。皈依、发心、灌顶被称做三门。入秘密城,必先入皈依,发心二门

        密乘的优越性,是佛的色身的同类因观法,就是佛身瑜伽,般若显乘没有佛身观。般若显乘的二资圆满,化众成熟,佛国建成是成佛的三个条件。密乘是更方便成就的方法。密宗有破除二障,积累二资,成就色法二身精深、快速、方便的多种方法,因此称方便乘。难得的人身已得,难遇的佛教已遇,极难遇的金刚密也已遇到。宗大师说:比佛更难遇的是金刚乘。

        金刚乘中上师瑜伽是甚深法门之一。般若显乘经中有“奉送上师”等尊敬法师的开示,但没有密续中那样的:上师是佛,上师是三宝总汇,上师是主要本尊的说法。密宗中视上师瑜伽为甚深密法,诸悉地之源的观点,萨迦、噶举、格鲁、宁玛都一致。

        萨迦三祖说:“大乐空性融一体,金刚密法中心义”。密法中有多种方便法门,其中最奇妙的法门是用大乐证得空性

        空性分不可见空性和可见空性两种。不可见空性的观法是用后消的观法。

        世界有四种状态,即“毁”是万物地球毁灭,“空”地球万物毁灭后的空虚状态。

        不可见空性是按照世界毁空状态观的。观:自己心中ཧཱུྃ字放红光,全宇宙充满红光,光溶化大地山河,人类万物皆化为光,光从边缘向中心收缩,收缩入己身,己身化光,向ཧཱུྃ字收缩,ཧཱུྃ字从下到上消失,自己心识融入虚空。观心如虚空,排除昏沉掉举,心住虚空,一心不乱。《善根经》中说:“所有一切观毁空,才能原心变清净”。《亥母外续》中说:“这种如虚空之物,即无体相也无性,如像天空无污染,没有诸物没有见”。

        可见的空性观法,龙树《中观转世论》中说:“眼中所见诸色相,见性者说皆属有”。《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中说:“空是无,被空物是有,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空和被空不存在,性空就不成立”。《入中论》中说:“性空不能毁有物”。《入中疏论其义显明论》中宗大师说:“若瓶空无瓶的话,瓶自己不存在,变成瓶全无”,“因此,被否定的对象是性质不存在,其物被否定的性质空。诸物都一样,性空指的是诸物被定义的性质不存在”。《入行论》中说:“所见所闻所知物,这里不是否定物,这里针对受苦因,看做真实被否定”。义喜宁贝《中观二谛论》说:“凡是现象事物,一律不可否定,凡是经验范围,其物不可否定”。寂护《中观庄严》说:“我是现象事物,一概不会否定”。宗师《大止观》中说:“事物不去否定,否定其自性”

        引自佛语:《楞伽经》中说:“世俗谛的一切有,胜义谛中一切无”,“如像圣人之所见,一切事物却属无,如像世俗人之见,一切事物属于有。如像世俗人之见,一切事物若是无,如果诸物不存在,为何引起烦恼情?”

        宗大师《密集生起次第》中说:“如先前的器世界毁了之后变空的状态那样,观智地(智地是密集术语,即虚空观),如新的器世界形成那样,观风轮等等”。观坛城、观佛身就像新的世界形成那样,在虚空中风、火、水、地轮依次生起,在其上生起坛城、佛身等。以世界毁空形式观死亡瑜伽,新的器世界形成那样观中阴瑜伽和新生瑜伽

        观坛城、观佛身都需要观成幻相。宗师《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诸坛城,诸佛身瑜伽的所观之物都要观成幻相,这一点在无数续部,释论中不止一次地强调过”。《禅定王经》中说:“诸法自性空如魔幻相”。《时轮灌顶略续》中说:“有无事物存在态,如幻如梦如障眼”。《入行论》中说:“世俗之人见诸物,错认诸物是真实,不知诸物是幻相,瑜伽士与世俗争”。

        遍知者白莲说:“实际上是彼岸智慧,在金刚乘中叫做大手印”。“大手印、大中观、大圆满当作不同的法看待,是错误”。泽华著玖美曲旺说:“总的说,当前不加修饰的平常心,这是原始心,叫做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无戏论,无生也是它。无论名叫什么,指的都是平常意识,认识它的真面貌,名为正见”。大手印是性空之名称和证悟空性的方法。观大手印是证空的方法

        证空性方法有三:般若显乘是观止观的证空方法;金刚乘是乐空的证空方法;大手印、大圆满是观平常心的证空方法

        帕木竹巴说:“无有常短虚说等,离两边见是中观。无法思维言语表,是彼岸智的口诀。世间出世一切法(事物),一心包揽是大圆满。善事恶事一切事,都不思维是大手印”。

        萨热哈口诀十二偈中说:“思维息灭就是佛,他是事相全知者”。龙树《菩提心释》中说:“心住不思维,即是虚空相,一心观虚空,就是观空性”。香巴噶举《宝盒论》中说:“俗语称平常心,法语称不思维三昧耶”。龙树《观修次第》中说:“何时心意识,没有作为时,这时其心果,获得佛地位”。“万事不想无意识,保持无作自然态”。梅芝巴说:“不动心是佛陀心”。

        所以,观大手印、大圆满时,保持平常心,即无作心,保持自然状态,就是观。平常心是本源心,即感觉、知觉的本源。

        人类心分两种,即本源心,反映心。前者是无为心,后者是有为心。“由境生心”指的是反映心。反映心是即生即灭的无常心,本源心是脱离事境的心,本源心是不生不灭虚空相,虚空无色相,但不是兔角那样全无。心不见心,因为,心是自见智境。本源心是自见智境,是不间断心续,在不反映境物情况下叫做“无心”

        《勇敢行禅经》中说:“何时无识心,那时就有智”。心就像两面镜子,向外镜面中显现各种景影,取境生情,产生爱恨和中性感觉,向里的镜面本身是自见智,显现自心。

        平常心在反映心作为断流的情况下才会显现,趁机意守就是观《快乐金刚》说:“大忽略是无上观”。说的是遇到事境时,不注意、忽略不生情。

        香巴《宝盒论》中说:“彼处景象历历在目,此处不去注意,心中无执,空明便会显现”。尼古玛说:“清澈五根识中,虽显各种现象,心中执取不生,光明空性无二,顿生无执幻相”。

        大手印不是专修止心的,应包括胜观。《空性魔幻胜乐外续》中说:“没有妄想的心中,真如自性必然有”。《亥母现生续》中说:“心中作想妄念断,锐器解脱无疑义”。《金刚蔓说续》中说:“妄念之气已休止,其实就是性空义”。《优婆离所问经》中说:“何时不想那时空”。《现在佛在世三昧耶经》中说:“不想什么,什么就自性空”。《龙钦巴心休息》中说:“无生心住是止心,离戏明空是胜观,二者合一是双运,这时离戏是深寂”。

        说偈曰:

        轮回三界是谁造?该处乐苦是谁受?

        受者是谁谁知道?寻根觅源不离心。

        虽有主张业创世,离开心识怎造业?

        佛在十地经中说,三界世中唯有心。

        佛陀初发菩提心,中间多世修双资,

        最终成就大菩提,始终不离心作用。

        无境不生心之说,仔细考虑需商榷,

        死后所生光明心,你说对境是什么?

        胎中婴儿有心识,婴心对境是什么?

        有心无境是事实,无心木石哪有境?

        心境相对角度看,经部中观说合理。

        外境显影心镜看,心为主说更合理。

        有物无物都不想,心境二无净智看,

        心境都如虚空相,大手印观合法性。

        佛祖犹如大医王,对症施治开药方,

        对众说法八万四,病愈就是好药方。

             多识  自作自译,2020年7月8日于花水湾

01多识爱心智慧

责编:喜静 校对:张鸣

相关文章